质问慈利县二坊坪低保评选原则

现有慈利县二坊坪镇二坊坪村冉家坪组老人,张珍香,80多岁,身体状态很差,常年生病吃药,和一有精神、视力双残疾的40多岁未婚最小儿子相依为命,房子多年前塌了,现寄居在大儿子(08年已去世)家,无法耕种,无任何收入,常年靠女儿、女婿、孙儿、外孙接济。早些年当地村委、乡委还时常看望接济,每年低保补贴一些,可以日常买一些药物,2016年开始,突然又取消低保了,原因未明,希望当地政府部门监管,看一下都是什么条件的人才能享受低保,哪些条件符合或不符合,谢谢。待有时间,我亲自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过问。
网友20161103142225:回复网友 可能是看着老人有人赡养所以取消了2016-11-03 14:22:25
二坊坪镇民政所:尊敬的网民: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二坊坪镇民政工作的关心。了解到您关于《质问慈利县二坊坪低保评选原则》的问题后,我镇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与二坊坪村取得联系,深入了解了二坊坪村冉家坪组张珍香的情况,并对贴中所说的内容进行调查核实。具体内容回复如下:
1,张珍香家庭情况。张珍香,女,今年84岁,是二坊坪村冉家坪组村民。她有3个儿子,5个女儿。大儿子李帮成,几年前病故,接着又招回来一个儿子叫杨华初;二儿子李喜成,招郎到本镇太平村;三儿子李新国,几年前白内障,右眼二级残疾,如今在广东打工;大女儿李先枝,出嫁二坊坪村;二女儿李金枝,出嫁二坊坪村,在二坊坪街道上有门面、房子;三女儿李银枝,出嫁桃源县郝平乡刘坪村;四女儿李春枝出嫁到本镇景龙桥村;五女儿李腊枝出嫁到零溪镇金陵村。儿子、女儿个个家庭经济状况都不错。如今,张珍香家中空调、热水器、电冰箱、洗衣机、彩电一应俱全,两年前,还添置了一辆小轿车,在当地属于较富裕的家庭。根据《慈利县低保操作规程》文件内容张珍香不能享受低保待遇。
2,《慈利县低保操作规程》第十九条 不能享受低保待遇的对象:
(一)因赌博、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
(二)因义务人有能力而不尽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而造成申请人生活困难的;
(三)有劳动能力,又不参与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的公益性劳动的;
(四)核查收入时,虽然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但经群众评议,其家庭日常生活、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本县低保标准的;
(五)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经就业服务机构3次介绍就业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的,或不从事生产劳动、或有能力耕种而不耕种,导致所承包土地抛荒的;
(六)服刑期间人员;
(七)家庭成员中有一人在机关、事业单位或效益较好的企业工作,有固定收入(含离退休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障金和长期在外固定打工的收入),人均收入明显超过本县低保标准的;
(八)家庭有门面或固定摊位,经营工具(车辆等),或者有营业执照正常营业的;
(九)对于买断工龄的下岗失业职工,按其买断工龄收入,除以家庭月低保标准,以确定该对象多长时间内不能纳入低保(以低保标准420元为例):
例:张三买断工龄收入为25200元,家庭人口为3人,
25200÷(420×3)=20,则张三这个家庭在20个月内不能享受低保;
(十)凡农转非改变户口性质的对象,3年之内不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十一)私有住房人均建筑面积超过本县人均标准(以房管部门数据为准)3倍的,或者3年内自建新房、购买商品房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
(十二)家中购买高档生活、消费用品(如贵重饰品、钢琴、私家车等)、有高档收藏品或投资有价证券(股票、国债)行为的、或家中饲养名贵宠物的;
(十三)有高于本县低保标准的馈赠,礼金支出的,或安排子女择校就读,以及子女在义务教育期进入收费学校就读,或经常出入餐饮、娱乐场所消费的;
(十四)18~40周岁(含40周岁),有劳动能力的;
(十五)不如实申报或者拒绝核查家庭收入、财产的;
(十六)经县人民政府认定不能享受低保待遇的;
  (十七)家庭成员中既有非农业户口,又有农业户口的,计算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时不予区分其户口性质,但其中农业户口人员不纳入城市低保享受范围,非农业户口人员不纳入农村低保享受范围。
二坊坪镇启动城乡低保年审工作以来,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理念,严格按照文件精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经过自主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镇党委政府评审公示阶段,现已完成低保评审的全部工作,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镇民政工作的关注,同时欢迎大家继续监督我镇的工作。
  慈利县二坊坪镇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3日
2016-11-05 21:13:41
慈利群众甲:回复收悉,但与预料有差距 @慈利县二坊坪镇人民政府
看到及时回复,还是比较欣慰,说明至少再关注这件事情,但当时在低保评选的时候,是真的考虑到这些条件了么?
其次,对回复结果我只能说基本满意,60分吧。因为没有对其当事人的真正原因进行说明。当事人其户籍是其本人与最小的儿子,无房、无业,小儿子眼睛是残疾,但是其主要是精神残疾,虽在外务工,但无法给其母亲提供任何经济补给。
文中描述的子女的条件应该基本属实,但都是分家的儿子与外嫁的女儿、女婿。
最后说一句,如果评选是按家族式、裙带关系评选,我认为合理,如果是按个人、按户籍,我认为结果还是有偏颇,希望当地党委及相关责任人慎重、慎行,谢谢。2016-11-07 1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