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农村小伙陪父母养牛4年,从14头壮大到40头年赚10万元,小伙的一句话说出了内心秘密

今年29岁的崔飞,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每天放学回家,周末的时候,会帮着年迈的父母养牛。崔飞说,家里养了40头牛,现在市场估价在40万左右,从去年开始,逐渐收回成本,现在年收益在10万元左右。一遍工作,回家还要养牛,崔飞至今还单身。
崔飞说,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因为不甘于平庸。
2012年父母告别了打工生涯,回家继续务农。天公不作美,2013年上半年恰逢春旱,小麦赤霉病又非常严重,使得一家人开始意识到只靠种地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于是想到了发展副业。
刚开始,喂过猪,猪全靠粮食和饲料,经济成本大;又喂过羊,后来都以失败而告终。后来,看到亲戚家牛养的不错。于是向他取经,学习经验,从那以后便走上了喂牛的道路。
从2013年夏季开始,建了简易牛棚,陆陆续续买了14头牛。由于饲草没有准备充足,大冬天里一家几口人满地里收集玉米秸秆。
曾有同村人开玩笑:“以后地里玉米秸秆都包给你们家了,我们也不用乱扔了。”夏天更是要冒着酷暑到田间地头割草,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牛儿们吃得津津有味,倒也值得。
同村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的人说:“老子英雄,儿子好汉。”反对的人说:“就你家干劲大,有吃有喝好了就是的。钱生不带来,死又带不走的。”不管他人议论如何,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更不畏人言,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2014年上半年,规模扩大了一些,原有的简易牛棚已无法适应了,所以家中又花了十二三万建了一个长30米,宽10米的牛房。
牛是越来越多了,活也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累,而效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接下来的二年,一直都不是很顺利,主要是小牛犊成活率低,大牛损失严重,损失一头小牛犊就相当于一头大母牛一年白喂,草料一年三四千就付之东流了。
损失一头大牛就是万把块打水漂了。村里说闲话的又开始多了起来。那个时候,说不动摇都是骗人的,父母开始后悔,干这几年还不如出去打工赚得多。但是开工没有回头箭,不喂损失会更加严重,所以就只好硬着头皮走下去。
鉴于严重的失败问题,一家人利用茶余饭后时间认真思考,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经过一番讨论之后,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下狠心将产能低的母牛淘汰掉,按时做好防疫和定时消毒,增加饲料投入量使营养更加科学全面,把牛拉出来勤晒太阳等等。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
目前,家里大约牛有牛40头左右。效益初现,到现在为止才把本钱捞回来。外人看起来似乎很牛!但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其中的辛苦。
每天早上4点钟就得起来喂牛,打扫牛舍,下午还要割草,深夜还要起来观察牛。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你把牛拴上了,牛也把你拴上了,且没有任何假期。
喂牛最难的是:干草难以收集。虽然满地里都是秸秆,但是收集难度太大了。麦收季节忙收忙种,再加上收到小麦秸秆现在已经大部分被粉碎还田和阴雨天气的影响,所以也就只能收集百十亩的干草。关键这些根本就不够喂一年的。所以到了秋季不得不收集玉米秸秆,然没有三相电,就只能用小打草机粉碎玉米秸秆,费时费力。
虽然辛苦,但我们也坚持了下来,这其中父母起了关键的作用。父亲常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经过三四年的打拼,牛场建设蒸蒸日上。我想人要是做出来点成绩,就要有坚持的精神,不怕失败,不畏人言,没有时间的沉淀是无法间成效的。更多原创图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请点击关注头条号图说江淮,带给你更有温度的视觉人生。欢迎私信或留言图说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