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夫:潦倒而死。陈果夫1892~1951,浙江吴兴人。原名祖焘,字果夫。曾与其弟陈立夫一起把持国民党党务,组织cc系,长期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同为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合称四大家族。去台后,蒋介石为了改组国民党,并给蒋经国扫清政治道路,“二陈”即被开刀,重权尽失。陈果夫久有肺病,又历来清廉,在陈立夫去美国后,家庭经济发生危机,无钱治疗加重的肺结核,导致病情难于控制。后虽得蒋介石特批5000银元接济,但已对病情无济于事。于1951年8月28日去,终年只有60岁。
陈立夫:期盼统一。陈立夫1900~2001,浙江吴兴人。曾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与其兄陈果夫同为cc系的首领。1949年12月去台湾,1950年,蒋介石“改造”国民党,整肃cc系,陈知大势已去,写信给蒋请求出国,离开了台湾,在美国办了一个小型养鸡场。1967年,陈立夫偕夫人返台定居,但除读书自娱,就是推动中医之学,不过问政治。晚年陈立夫积极提倡“中国文化统一中国”,并提出对大陆经援方案,期望为统一事业做出贡献,被评为“反共老人要做联共先锋”,曾震动台湾朝野。
戴季陶:油尽灯枯。戴季陶1890~1949,名传贤,字季陶,号天仇。原籍浙江吴兴,生于四川广汉。曾任国民党中执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国民政府委员和考试院院长、国史馆馆长。是国民党内反共理论权威,被称为:“反共最早,决心最大,办法最彻底。”随着国民党统治的崩溃,戴季陶也避免不了被历史抛弃的命运。1949年2月11日,曾嘲笑陈布雷自杀行为的戴季陶,在广州面对窗外连日大作的风雨,大生悲恸凄惨之感,吞食了大量安眠药,匆匆在他乡结束了生命,他是43人中第一个死去的人,距名单公布不到2个月。
吴鼎昌:病死香港。吴鼎昌1884~1950,原籍浙江吴兴,生于四川绥定,字达铃。曾主持《大公报》,任社长,后投靠蒋介石,从此摇身变为国民党的鹰犬,使《大公报》的立场从“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变成为国民党张目,鼓吹反共的工具。后任总统府秘书长,成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他曾出主意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结果弄巧成拙。1950年8月23日病逝于香港,享年67岁。
朱家骅:苦守学术。朱家骅1893~1963,字骝先,浙江吴兴人。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交通部长、浙江省主席,1940年任“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长。去台湾前,时任“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长与“教育部长”的朱家骅负责将故宫、中央博物院的文物及书籍运往台湾,为“中央研究院”迁台做准备,同时收容国内各地有名望的教授,成为“中央研究院”在台发展的基础。他为在台重振“中央研究院”煞费苦心,最后却于1957年不得不让位于对“中央研究院”无尺寸之功、由蒋介石圈定的王世杰。 1963年1月2日,朱家骅在台北病逝,终年71岁。
胡宗南:死非其所。胡宗南1896~1962,浙江镇海人,出生地:浙江孝丰(今安吉县)。原名琴斋,字寿山。曾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是蒋介石嫡系,一度执掌西北军事实权,被称为“西北王”。1947年曾率部进犯陕甘边区,受到人民解放军痛击。解放战争后期率部撤往西南,逃到台湾后,胡被任命为“江浙人民反共救国军” 总指挥兼“浙江省政府主席”,又被调任澎湖防守司令等职,旋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研究员”等职,从此完全失去往日“西北王”的威风。1962年2月14日,因心脏病突发病逝。
还有个徐恩增
“吴兴籍”何解?若是指现在吴兴区范围内,则胡宗南列入不妥;若是以湖州的古称“吴兴”来代指整个湖州的话,那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南浔张静江为何不曾提及呢?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