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在的民营经济企业也正在蓬勃发展,然而,发展的背后又存在着多少的缺陷和弊端呢?随着对企业的深入了解,跟踪调查,以及一些企业从辉煌走向失败重组,使我们不得不深刻反省,找出问题所在,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现代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上海刻章
以下是一个曾经震撼了很多人的重大财务失败的案例。“郑百文”就是这三个字,曾经牵动多少人的心,又有多少人对它抱着期望而最后看着它的失败。
郑百文股份于2001年11月30日将账面价值8.56亿元的资产以9.4亿元价格出售给百文集团,由百文集团以承债方式支付,共承接债务5.4亿元,差额4亿元转作郑百文股份有限对百文集团的其他应收款。接着,郑百文与三联集团进行资产置换转出25155万元债权,同时取得百文集团支付的2679万元货币资金,年末其他应收款余额1.228亿元。按照郑百文坏账损失核算制度,该应收款应当提取1228万元坏账准备。为此,郑百文进行契约安排,规定“该其他应收款与留在本(郑百文)的由百文集团代为管理和偿还的负债及或有负债相对应,百文集团履行还款义务后,本相应地等额减少对百文集团的其他应收款。三联集团为百文集团履行该项义务提供担保”。
由于显着降低甚至消除了该应收款产生坏账的风险,因此董事会决定不计提坏账准备”。在该还款链圈当中,姑且不论郑百文能否就1.22亿元负债权利义务的转移与相关债权人达成协议,如果百文集团不能及时、足额清偿债务,按照法律规定,初始债务人总是难逃干系,最终债权人总会找到郑百文的门前要债的。这就是的或有负债。也就是现代企业财务..的第一个漏洞。
可是,更令人惊奇的是“郑百文其实根本不具备上资格,为了达到上募集资金的目的,硬是把亏损做成赢利报上去,最后蒙混过关”郑百文的以为财务经理回忆说,为了上,几度组建专门做假账班子,把各种指标准备的一应俱全。这是意味着郑百文的上本身就是一个大骗局,一个不具备上资格的上,究竟能如何运转,一个完整的现代企业财务作假班子,一系列的假数据究竟能维持多久?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经查明,1997年12月31日,“郑百文”家电本声分所属的发达部、凯歌部、广电一部、广电二部、牡丹部等五个经营部的会计报表说明书与上报的会计报表利润金额不符。在五个经营部的会计报表说明书中,1997年五个经营部的亏损挂帐共计2,764万元,而在上报的会计报表中,五个经营部上报的“利润总额”本年累计均为“0”,隐瞒了实际亏损。
而后“郑百文”1996年—1998年度,累计有23家外地分的经营情况未汇入股份会计报表其中:1996年度15家、1997年度4家、1998年度4家。
上述行为,导致“郑百文”在上述年度的年报中存在严重虚假和重大遗漏,未能真实、完整地反映该的经营情况。
“郑百文”变亏为赢的常用招数是,让厂家以商品返利的形式向郑百文打欠条,然后以应收账款的名目做成赢利入帐为防止法律纠纷,外加一个补充说明——所打欠条只供郑百文做帐,不做还款依据。1998年企业已经举步维艰了,年终出现代企业财务报表时,窟窿已经包不住了,郑百文首次公布了重大亏损的实情。由于郑百文的账目极为混乱,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保证,1998年和1999年度,郑州华为会计师事务所和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两年拒绝为其出具审计意见。
郑百文真正的破产原因是控制环境的失败和风险意识薄弱。
控制环境的失败包括:管理理念混乱、经营方针失误、决策随意和人事管理不当。
1998年的年报也承认:重经营,轻管理;重商品销售,轻战略经营;重资本经营,轻金融风险防范;重网络硬件建设,轻网络软件完善;重人才引进,轻人员监管和培训。
1992年以680万参股郑州中意鞋业,但始终未生产。后又不经可行性论证,投巨资设40多个分。1998年,财务紧张的情况下,又以配股资金600百万兼并与主业无关的郑州化工原料厂,仅三家合并就产生未确认的投资损失286.97万。
为刺激员工,以销售指标为基准,完成指标者为副总,可自配小车。结果各网点不惜购销价倒挂,商品大量高进低出,留下了4亿多未收帐款。但在任职几年的分经理,却开上了宝马,住上了豪宅。
风险意识薄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盲目扩张和诚信差。
郑百文在上时资产负债率已达到68.9%,1997年上至87.97%,1998年仍用配股的资金在全国建立了12家配售中心,支出达2.7亿。收入反而自1997年的70.4亿下降至1998年的33.5亿,1999年的资产134.18%,2000年为159.14%,此外,郑百文配股所腾出的资金主要用于:组建风扇制作。迅速盲目的扩张直接导致总部对外地分支机构的监管乏力,郑百文遍及全国的分支机构如同一盘散沙。这些分支机构饥不择食地招聘各类人员达到上千人,却从没有进行过一次上岗培训和考核,导致员工鱼龙混杂,有的人近来的目的就是趁乱挖的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