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觉|潮汕情


护堤路,是潮州通往汕头的传统交通要道。如果说,哪一个地方最能体现出两地往来的密切关系,那应该是护堤路。护堤路,潮州和汕头两地的建筑紧密相连。也,把两地的情感纽带紧紧连接在一起。
护堤路,庵埠梅龙渡口,离汕头不远了。这里,临近潮州、汕头、揭阳三市交界之地。
渡口堤坝景象,貌似二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多大变化。小学时,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汕头旅游,走的都是护堤路。景观,一如当年。
大概因为地处城市交界地,此江段为潮州、汕头两地共管。
沧桑景况,仿佛在诉说着三地分市前的荣光。
梅龙渡口下来不远,就进入汕头地界了。汕头的公交线路覆盖面真是广,想想潮州那少得可怜的几路公交线路,颇为羡慕汕头公交线路的发达。
护堤路,汕头发电厂,好有上世纪80年代的感觉。
前面红灯右转,是往汕头大学和广以学院方向。直走到护堤路尾,右转,既是往汕头汽车总站方向,再过桥,就是汕头小公园区域了。
护堤路,是目前最能体现潮汕同城化的便捷交通要道。想想,一条护堤路亲密无间的连接着潮州、汕头两市,多有亲切感!
护堤路24号,又是一处颇具年代感的建筑。
护堤路的老建筑,最是让无涯感到亲近。它们,总能让无涯想起儿时的美好回忆。上世纪80年代,潮州人到汕头,感觉是来到了经济发达地区。
走吧,下一站,小公园片区。
民权路,大埔会馆。
大埔会馆,现在是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想想,潮州古城近代也有过多座侨商会馆。可惜,目前一家都没留下来。
可惜,纪念馆的陈述有些偏颇。明明,是潮州七日红,事件发生在潮州。汕头,硬是搞了个潮汕七日红出来。
92年分市后,曾经无啥争议的潮州文化因为内耗,硬生生分裂出了个潮汕文化。到了今天,潮汕一词的滥用,甚至让一些外地人误以为潮汕是个行政区域。
目前,三市同城化各项政策在协调,逐步落实中。或许,未来的潮汕,可以借鉴珠三角的广府文化称谓。文化定调上改以潮文化或潮府文化代替潮汕文化的说法,尊重历史,共同发展。
民权路,汕头印刷厂,年代感十足的老建筑。里面,不时有人进进出出。难道,汕头印刷厂至今仍在这里运营?
民族路,修缮中的骑楼群。阔别几个月,进度明显加快。
听闻老妈宫戏台于国庆期间开始试开放,赶紧过来尝尝鲜。可惜,大门紧闭。
老妈宫粽球,素有盛名。
小公园亭,风采依然。
修缮中的骑楼,已经开始展露芳华。
典雅的外立面。
精致的民国风小阳台。
未来修缮后的样子,极为让人期待。
这个角度看,格局尤为雄壮。
南生大楼。
好有,老电影的既视感。
好多幢骑楼,都已经峥嵘初现。
工人们,紧张有序的施工着。
机械吊臂,助力大楼施工。
一靓女,从修缮一新的骑楼下经过。
小公园骑楼区,修缮进度喜人。不过,也还是有一些破旧骑楼还没清理。
30年老店,与沧桑的骑楼形成风格强烈的对比。
老旧骑楼,还是有它的底蕴。
藏在深巷里的老旧骑楼,让人添了几分怅惋。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生活剧变的一个时期。
剧变里,多少匆匆过客。
从潮州走护堤路过来汕头,因两地建筑紧密相连而又路程不远,大有同城化之感。潮州,看古城。汕头,看骑楼。期待,汕头骑楼修缮后的惊艳。
下次,再会。

记得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一直说护堤路要拓宽,说了几十年了,现在还没改到!

引用#Alex#:
记得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一直说护堤路要拓宽,说了几十年了,现在还没改到!
护堤路枫溪段大体围挡起来,准备施工~~潮安段的就还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