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陇乡,俗称后陇乡,是潮安区凤塘镇最大的自然村落,位于凤塘镇西北部,距离潮州市区约十公里,毗邻揭阳市揭东区云路镇,刚建成通车的潮惠高速正好从鹤陇山穿过。
鹤陇地处潮汕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番薯、甘蔗、花生等农作物。村民深耕细作,种植的番薯香如菱荷、色红若朱砂,明嘉靖年间被该村进士苏志仁带入京城后名噪京华,而后被朝廷钦定为朝贡礼品,从此以后“后陇红”的俗称,闻名于世。这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朴实,民俗活动颇具特色。其中尤以农历二月初一“大闹热”闻名远近,每年村民都以“赛糖狮”方式祈祷来年丰收、合乡平安,精心设计打造出具有地方传统祭神文化特色的供品“糖狮”。此两品,是世代鹤陇子孙联络乡情亲情的精神纽带,是鹤陇人的文化情结所在。
贡品-后陇红:晶莹剔透红红火,芝麻开花节节高。
记得我小的时候,村里很多老人都在后陇山下种“红心番薯”,山上放眼过去,紫绿紫绿的,一片片的,一陇陇的,整齐划一,山风袭来,叶浪一波又一波,像活泼的小精灵,向辛勤劳作的耕种人致敬。勤劳的老者经过数月的日晒雨淋,肌肤都变得黑黝黝的、乌黑发亮。农历十月后,便是番薯成熟时,忙碌的身影开始穿梭于山林间。吆喝声、笑声、呼唤声响彻山谷,傍晚,健硕的种薯人头戴斗笠,面带笑容,哼着小曲,挑着几百斤重的竹筐,健步下山来。到家后,简单去掉番薯表面的泥土,用红绳将番薯上端的茎条串绑起来,为了让薯内淀粉变成糖分,更有韧性,有时存在通风处一两个月。装点过的番薯露出淡红色的嫩肤,佩上红绳,似着上新衣裳,洋溢着喜气,天然朴实的送礼佳品如约而至。
供品:“糖狮”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全村都举行“赛糖狮”民俗活动。小时候,我常听村里老人讲“糖狮”祭神的故事。后陇苏氏远祖是河南人,南下定居后还保留着在寒食节祭祀介子推的习俗。春秋时期,介子推拒绝晋文公重耳的封赏而带其母归隐山林,重耳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死不肯下,后人尊称其为“感天大帝”。为何称为“感天大帝”呢?我想可能与介子推坐靠过的那株柳树居然死而复活,绿意盎然有关——先祖认为感动天地,故称“感天大帝”(本村称“伯爷”),并奉为山林地带人蓄五谷的保护神。鹤陇山脚下有座“伯爷”庙,庙前山园一大片,当时盛产甘蔗、花生、番薯等农作物,而狮子是百兽之王,人们神化其能坐镇山埔,保丰收。虔诚的后陇人就地取材,用蔗糖(现用麦芽糖)、花生米等制作成大“糖狮”供奉“伯爷”等诸神,山下后陇村,设有二三十个“伯爷”出巡供奉的行宫,一般设在祠堂,俗称“神前”,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每个“神前”最大的供品就是一对大“糖狮”。
时光飞逝,言犹在耳。记得孩童时,有一年农历二月初一前夕,正当“糖狮”圆满完工时,我和小伙伴们都欢呼雀跃起来。这时,村里一位老者和蔼地问大家,哪只是雄狮,哪只是雌狮。机灵的我,抢先大声地喊道,还不停比划着狮子的造型,那只脚踏狮球、额上有“王”字是狮父,那只狮背上有狮崽的是狮母。听后,老者摸着我的头,笑笑地说:“奴仔猴”(潮州话,大意是小精灵),并轻拍着我的肩膀,对着大家又说:“这份工夫,明年就落在你们下一辈身上了,老家伙们就准备蹲墙角,一边凉快去了。”在场的大人们都哈哈大笑,笑声在祠堂内久久回荡。我红着脸,搔着脑袋,笑嘻嘻的,内心美滋滋的。那情那景,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那段质朴的话语,不绝于耳,回味无穷,让人品味出长辈对后辈殷切希望之情,让人领悟出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凤凰展翅,经济腾飞。随着潮惠高速的开通,在凤凰引领下的鹤陇人,也必将“鹤鸣山皋,声闻于野”,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无论居住在本乡的黄发垂髫,还是旅居他乡的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都会共同守住这份甜蜜的传统乡土文化记忆——“红心番薯”和“糖狮”!
来源:潮州文物旅游
后陇红甜番薯是真的甜!每年过年家家户户都在腌渍番薯,连大马路都卖起了这个土特产。就是小贵,淘宝也有的卖。
农产品做电商,互联网+新农村发展哈哈哈
红心番薯和糖狮几乎成为后陇的代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