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工程机械
【匠客工程机械】长期以来,行业对代理商以新机销售为主业甚嚣尘上,尽管后市场也在蓬勃发展中,但代理商作为贸易商的论断始终占据主流。
然而,代理商真的是贸易商吗?笔者在研读20个品牌厂商合同,并和全国各地代理商老总深入交流后,认为代理商并非贸易商。自厂商代理制产生那天起,实际上代理商就背负了以下三重宿命,而这也恰恰是代理商的核心竞争力。
代理商是服务商
代理商对上服务于品牌商的市场战略,对下服务于客户们的市场需求。
需求是商业发展的源动力,我们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围绕需求展开。代理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品牌商要按自己对市场需求的理解,配套了包括产品在内的服务方案,需要找到合适的组织触达客户;而客户看到了商机,认为可以获取利益时,需要有强有力的工具设备完成服务。对于工具设备本身及其背后的配套服务,最能响应自己的需求,也同样需要合适的组织来提供支撑。
于是,代理商应运而生了。代理商的销售行为只是为了将客户需求和品牌商战略匹配的一环。大家看中的是彼此所需的落地者和支持者。所以,销售只是服务的一个环节,且仅仅是开始,而后市场也始终是代理商的一盘菜,不存在再上桌的问题。
因此,我们才看到为什么品牌商会在制式合同中,除了销售之外还要对代理商提出其他软硬件投资的要求;而客户在购买时,也更为关心代理商销售后的后续服务能力。
代理商是信用商
代理商对上管理着品牌商的授信额度,对下管理着客户们的商业信用。
客单价高,决定了全款支付存在难度;竞争度高,决定了信用销售存在的必要。甚至粗放的信用销售政策,还成为了各家竞争力的构成之一。行业中,代理商本质上就是将品牌商对自己的授信额度,释放给自己认可的客户,进而在信用如期兑付的情况下获取收益。因此,如何管理好信用,就是代理商的看家本领。
品牌商的授信额度表现为整机额度、存放周期和应收账款额度,这些额度就是代理商用来寻求订单并获得竞争力的尚方宝剑。如何用足、用好,就是代理商必须练就的看家本领。
同时,代理商虽然是为客户提供服务,但是基于大多数客户并非全款交易,这就决定了在付清款项前,需要始终掌握客户的支付能力和商业信用,因为他的商业信用直接决定了代理商对品牌商信用的兑付问题。所以,如何选择商业信用较好的客户,并对客户的信用有持续的监管,就得靠代理商赖以生存的火眼金睛了。
代理商是品牌商
代理商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特别是服务品牌。对上以自有品牌为品牌商加持,对下用自有信誉让客户们安心。
不可否认,品牌商通过产品以及长期打造的品牌形象为代理商赋能。但是,在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的今天,客户往往更多看重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代理商信誉,是冲着人才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代理商所展现出来的品牌价值又会被客户视为所代理品牌商的价值。因此,代理商与品牌商之间形成了相互加分的伙伴关系。
任何组织都需要依靠人力执行,任何价值也需要借助活生生的人去传达。正如营销专家华杉和华楠先生所云,“要想让客户进入购买阶段,必须通过信息传递和不断的重复。”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借助当地代理商来完成“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在这个信息传递和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对于代理商也同样是建立自身品牌的过程。
任何商业案例的成功都离不开复购率或传播率,这就要求代理商要提供很好的使用体验。如果代理商注重自身的品牌形象,必然会加大服务力度,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高客户安心度和满意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强化代理商在客户心中品牌厚度的过程。
因此,建议代理商注意以下问题:
1.关系维度层面:制造商通过产品和品牌为代理商赋能,而代理商则通过信用销售能力(占有率)、债权管理能力(回款率)、产品服务能力(满意率)刷出了存在感,也打造了自己的竞争力,但是与此相关的风险也隐含在内。
代理商对厂家而言,除了做好以上三个工作外,需要有必要的独立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商务政策和支持政策的获取上一定要拿到手,落到地,不要为厂家的试错买单,不要为厂家的部分领导个人业绩买单。对客户而言,要守住门槛,同时管好员工,做好必要的合同管理和合规机制,避免因为信用销售而频繁发生债权风险、用工风险和税务风险。
2.核心竞争力:信用销售模式下守得住、卖得出、管得住和收得回,且成为一个有回报率和产业价值链贡献的企业。这个层面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的精细化,和债权管理能力的技术化和信息化。
由此可见,代理商生来苦逼,因为他要完成以上三大宿命!但正是这三大宿命,铸就了代理商的生来无敌!因为,在实现这三大宿命的过程中,代理商的核心竞争力也随之不断的迭代。
在这个市场火爆但疑虑也日趋高涨的波段,很多代理商都很困惑。但是,小任认为只要大家牢牢认准:“工程机械行业的变与不变”,认真锻造自身的竞争力,无论潮涨潮跌,您始终不会迷失方向(文_任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