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姐妹,我们快要20年不见啦。”3月18日,海宁龙祥大酒店三楼1号厅格外热闹,近百人相聚一堂。有人紧紧相拥互道珍重,有人互相贴面说着悄悄话,还有人为台上的演出鼓劲喝彩。
原来,这是原海宁富顺昌袜厂缝头第四车间姐妹会,共有98人参加。
潘芬宝今年85岁,是当天参加聚会年龄最大的,她也是第一批进入袜厂的工人。她的两鬓已经花白,但看得出来,精气神很好,说起过往的事情丝毫不含糊。
她回忆:“那时候跟厂里的姐妹简直比跟家里人待的时间还长。”每天早上6:45要进厂,下午4:30下班。一开始一个月才能休息一天,后来是每周休息一天。这些姐妹们的友情就是在这样每日的相处中累积起来的。
在这次聚会中,她可是其他人口中的“老师傅”。潘芬宝说,当时总共带过三个徒弟,这次就有一位徒弟来了,今年63岁的范惠芬。
范慧芬说,1971年,自己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袜厂工作。由潘芬宝带入门。起初,范慧芬还没有掌握缝头的技巧,袜子的头皮和二皮会对不上,转角处也无法顺畅地连接起来。潘芬宝很有耐心,一直在一旁教导。
范慧芬虽然比较瘦小,但骨子里总透着一股韧劲。为了争取多学一会,她总是提早开工,延迟下班,甚至还干过“傻事”。
那时候早上6:45要进厂,范慧芬特意提早一点去,有一次去太早了车间里还没开门。范慧芬到收发室领取钥匙,跟管钥匙的人说自己下班会比较晚,就先放她这边,晚上锁了门再还回来。原来范慧芬是想拿着钥匙,可以第二天自己开门,早点开工。结果,第二天就被发现了,还被批评,如有再犯就要扣钱了。
时隔二十多年,范慧芬想起这件事还是会害羞地捂嘴笑起来。“今天看到这些老姐妹们,情不自禁就想起了过往的事情。”
说起这次聚会,其实一开始是李文也、毛玲等人的“灵感一现”。
1998年袜厂关门后,厂里几个关系较好的小姐妹一直常有联系,经常会在微信群里分享自己的动态。偶然间,有人说起最近看朋友都在聚会,为什么不也组织一次呢?
一想到缝头第四车间的姐妹们已经近20年没见了,大家都怀念当年的情谊,想要再续姐妹情。起初,她们觉得能叫到40人左右就很不错了,也能够摆几桌一起聚个餐。
没想到,毛玲把熟知的18人拉到一个微信群后,一下子消息就“轰炸”了起来。大家纷纷积极响应,努力拉人,群人数在两天内飙升至68人,还有不少年纪大的打电话来说要参加。
这让毛玲她们喜出望外,把一开始预定的小厅换成了大厅,开始采购水果、干果、糖等东西。群里大家还自发报名,想要表演节目。所以也就有了此时舞台上的各种表演,唱歌、跳舞、越剧,“没想到我们缝头车间有那么多人才,能歌善舞。”
“百年老厂百人聚。”这是当天来参加聚会的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那些年的小姐妹,如今相见都变成了老姐妹,她们几乎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袜厂,也在这里收获了纯真的友谊,时隔十几年,依旧关系如初。
看到这些换了的场景,真的很感谢命运,让彼此相遇!
Via 海宁晓得伐
一群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