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要点
我们认为温氏股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主要体现在种猪方面,温氏种猪存栏量行业第一,育种技术和种质资源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充足的种猪数量和先进的育种技术为公司肉猪出栏量持续快速扩张和低成本奠定了基础,重点推荐。
事件评论
国内育种先驱,构建了强大的专家团队和完善的育种体系。温氏在开展养猪业务之初即认识到了育种的重要性,公司1997年开始养猪,1998年即开始育种,是国内最早开展专业育种工作的企业之一。公司长期与华南农大、中国农大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造了一支优秀的专家团队,截至2016年公司育种专家团队拥有博士7人、硕士21人、学士108人。
丰富的种质资源和领先的育种技术共同打造优秀品系。种质资源方面,公司评鉴了4个品种的18个种群、223 个家系的1.5万头种猪体个体,拥有6大品种12大品系的种猪,建立了冻精、细胞系等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和大型瘦肉猪种质资源库;育种技术方面,公司创立了一套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育种技术体系,其中全基因组选择、体细胞克隆和大数据遗传评估技术行业首创或领先;品系方面,在三系配套为主流的背景下,公司创建四系配套和五系配套系,肉猪综合生产性能行业领先。
种猪存栏及产量行业第一,种猪公司已实现全国布局,充足的种猪数量和完善的布局为商品猪规模扩张提供保障。2016年9月公司核心群母猪和纯种扩繁群母猪总存栏量为1.77万头,可配套生产3500万头商品肉猪,2017年年中核心群和纯种扩繁群母猪存栏量进一步扩张至2.8万头,公司年产各类种猪约100万头,约占全国种猪总量的6%,种猪产量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国内其他种猪公司年种猪产量均在10万头以下)。同时,温氏种猪公司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覆盖。
种猪优势为公司商品肉猪的低成本奠定了基础。公司2016年商品肉猪头均营业成本为1283.04元/头,较行业平均生猪养殖成本1929.05元/头领先优势明显。温氏在育种方面的优势使得其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表现优异,温氏母猪psy 约为24,而行业约为19,此外商品肉猪料肉比也在行业中处于低位,种猪优势是温氏商品肉猪成本低的核心原因。
2018年公司基本面向上,预计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1.31、1.55和2.06元,对应pe分别为21、17、13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猪价、鸡价下跌风险;
2.公司出栏量不达预期风险。
温氏股份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我们认为温氏股份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种猪方面,其种猪存栏量行业第一,育种技术和种质资源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具体来说,温氏种猪优势主要包括:1、公司在行业内最早与高校就育种开展产研合作,90年代即开始育种工作,构建了目前行业最强大的专家团队和完善的育种体系;2、公司种质资源丰富,育种技术行业领先,培育了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3、公司种猪存栏数行业第一,其种猪公司已实现全国布局,为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提供了保障。
充足的种猪数量和先进的育种技术为公司商品肉猪的低成本奠定了基础。公司2016年商品肉猪头均营业成本为1283.04元/头,与行业内成本最低的牧原仅相差94.63元/头,较行业平均生猪养殖成本1929.05元/头领先优势明显。温氏在育种方面的优势带来的psy、料肉比等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表现优异是公司商品肉猪成本处于行业低位的核心原因。我们认为,温氏在育种方面的优势预计长期存在,从而其成本预计长期处于行业低位。
国内育种先驱,构建了强大的专家团队和完善的育种体系
温氏股份在行业内最早开展专业育种工作,超一流的专家团队是公司育种水平行业领先的人才基础。育种作为生猪行业金字塔的顶尖,技术含量和壁垒最高,温氏在开展养猪业务之初即认识到了育种的重要性,公司1997年开始发展生猪养殖业务,1998年即开始种猪育种工作,2005年首创四系配套体系,华农温氏1号配套系通过农业部国家级畜禽品种的审定。公司长期与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造了一支优秀的专家团队。截至2016年公司育种专家团队拥有博士7人、硕士21人、学士108人,温氏种猪公司总经理吴珍芳教授为华南农业大学博导,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863计划种猪育种专项主持人以及转基因猪研发专项负责人。温氏作为国内育种先驱集聚一大批行业内最优秀的育种专家,为温氏育种水平行业领先的人才基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育种工作,构建了完善的育种体系。构建育种体系的目的是通过改良品种并传递遗传基因至商品代,筛选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杂交组合,提高养殖效率。完善的育种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建设配套的育种基地和育种设施,引进育种核心群,同时需要建立完整的育种管理和技术团队以及育种技术体系。中国大多数种猪场核心种猪群、育种设施以及育种技术有限,无法独立构建育种体系。温氏作为中国最大的种猪企业,已经构建了种猪公司-育种部-育种室-育种场的四级育种体系,由种猪公司确定育种方向,育种部制定具体的育种方案和组织育种技术研究,育种室指导监督育种场实施育种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育种工作。
丰富的种质资源和行业领先的育种技术共同打造优秀品系
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是决定种猪场能够培育出优良品种的两大核心因素,温氏在构建了庞大、全面的种猪资源库的同时创立了一套国内领先的育种技术体系,研发出了华农温氏1号、温氏ws501等一系列综合生产性能优异的新配套系。
种质资源方面,公司评鉴了皮特兰、杜洛克、长白、大白4个品种的18个种群、 223 个家系的1.5万头种猪个体,建立了冻精、细胞系等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和大型瘦肉猪种质资源库。除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外,公司还网罗了中国地方猪种的优质种质资源。目前公司已经拥有皮特兰、杜洛克、长白、大白以及2个地方猪种的6大品种12大品系的种猪,国内外优秀的种猪资源为公司配套系的研发提供了丰富的基因和遗传基础。
育种技术方面,公司对种猪应用活体b超测定,采用血缘管理、精细化选配、同期测定、终测选种等现场选育技术方法,同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冻精技术、克隆技术、后裔胴体肉质测定、全基因组选择及料肉比测定等育种新技术,创立了一套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猪育种技术管理体系,其中全基因组选择、体细胞克隆和大数据遗传评估技术行业首创或领先。
全基因组选择 :公司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通过2年的技术攻关,建立了基于芯片和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分型(gbs)的猪全基因组选择技术,该技术建立猪全基因组信息数据库,通过关联分析,建立遗传评估模型。将全基因组选择遗传和表型遗传评估结合,开展杜洛克猪专门化品系选育。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科直接针对重要经济性状进行基因型选择,选择准确性大大提高,而且可应用于无表型记录的候选个体,可应用于低遗传力性状、限性性状、测定困难或费用高的性状,还可应用于早期选择。温氏开创了中国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的先河。
体细胞克隆 : 2008年温氏与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完成了广东省首例体细胞克隆猪,成为国内首个开展体细胞克隆猪研究的企业,公司在克隆技术上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
大数据遗传评估 : 育种过程中需要测定的性状包括繁殖性状、生长育肥性状、胴体组成性状、肉质性状及体型外貌性状等,性状数量众多,所需要测定和评估的数据数量庞大。公司开发出了育种数据管理系统,实现种猪生产数据信息收集、种猪选育及种猪管理等育种流程的电子化和自动化,从而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育种数据收集准确性和遗传评估准确性,提高种猪的选育水平。该系统每天从全国200多个猪场收集60万个数据进行汇总,同时建立了生长胴体性状育种值、母猪繁殖性能育种值等指数模型和多形状blup和gblup 遗传评估模型,利用大数据和相关模型对遗传性能进行评估,为选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创建四系配套和五系配套系,公司肉猪综合生产性能行业领先。国内外肉猪育种主要包括三系、四系和五系杂交配套,中国肉猪育种受到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基本为三系配套,而四系配套和五系配套相对于三系配套而言增加了1-2种优良性状,因而商品代整体的表现和经济效益优于三系配套。温氏增加高瘦肉率的皮兰特种猪,采用blup 和 gblup 遗传评估方法等一系列先进的育种技术,培育出hn111、hn121、hn151、hn161 共 4个专门化品系,并于2005年最终杂交筛选出了四系配套的华农温氏1号猪配套系,获得了农业部畜禽新品种的审定。2016年温氏肉猪品系有了进一步突破,公司利用s11、s22、w51、w62、w52选育的五系配套的温氏ws501获得畜禽新品种的审定。华农温氏1号和温氏ws501肉猪综合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根据相关研究,四系配套比三系配套的肉猪背膘厚和料肉比有更高的杂交优势。
种猪数量庞大、全国布局,为商品猪规模扩张提供保障
温氏种猪存栏量及产量行业遥遥领先。截至2014年底,公司拥15个原种猪场(其中包括1个国家级和省级核心育种场和3个省级核心育种场)、47个扩繁猪场、141个父母代种猪场。2016年9月公司核心群母猪和纯种扩繁群母猪总存栏量为1.77万头,可配套生产3500万头商品肉猪,商品群母猪存栏量为80.1万头,可生产1680万头商品肉猪。2017年公司种猪存栏量进一步增长,中报显示公司拥有核心群种猪和纯种扩繁群种猪共约2.8万头。公司年产各类种猪约100万头,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种猪产量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国内其他种猪公司年种猪产量基本在10万头以下)。
种猪公司已实现全国布局。温氏种猪公司下辖分公司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对华南、华东、华中、东北、西北、西南的全覆盖,预计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高效工厂化商品种猪场建设,加快区域布局,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未来种猪存栏量有望实现配套7500万头商品肉猪。
温氏种猪存栏量行业第一,充足的种猪数量和全面布局为商品猪规模扩张提供了保障。
种猪优势成就低成本
随着公司育种水平以及养殖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2014年起公司商品肉猪单位营业成本持续下降,2016 年公司商品肉猪单位营业成本已经降至11.16 元/公斤,在行业中处于低位。行业对比来看,2016年温氏商品肉猪头均营业成本为1283.04元/头,与行业内成本最低的牧原仅相差94.63元/头,较行业平均生猪养殖成本1929.05元/头领先优势明显。
我们认为温氏的种猪优势是其核心竞争力,主要原因在于温氏生猪养殖成本之所以能够处于行业低位,种猪是核心影响因素之一。在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和种猪折旧费用占比在60%以上,而种猪直接约定了psy、料肉比等重要生产性能。以psy为例,公司目前母猪psy约为24,行业平均值约为19,公司母猪psy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测算母猪年养殖成本约为3600元/头,则温氏仔猪的母猪折旧摊销费用为150元/头,行业约为189元/头,温氏母猪繁殖性能上的优势使得其仔猪的成本低于行业39元/头。此外温氏的商品猪料肉比也处于行业低位。
我们认为,温氏在育种方面的优势预计长期存在,从而其成本预计长期处于行业低位。
投资建议
展望2018年,温氏基本面积极向上,考虑限制性股票激励费用后,预计温氏2017-2019年eps分别为1.31、1.55和2.06元,对应pe分别为21、17、13倍,给予“买入”评级,重点推荐。
报告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来源:长江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