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与私企的关系似乎十分不兼容。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达45.1%,远超民企11.7%的利润增速。2018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1.5%,民营企业增长10%。从这样的数据,我们就能看出国企盈利能力比私企盈利能力强太多了。
客观的说,他们作为生意人,而且是民营企业,亏了赚了都是自己的,而且他还得负责一帮人吃饭呢,还得要努力经营企业,得寻找机会,该挣的钱还得挣。但你能明显感觉到,很多人寻找的都是短期机会,一些长远的规划,长远的投资,不愿意考虑了。为什么?因为看不清这个社会会怎么走,甚至在担心自己的财产安全。对此,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维持型经营,大体可以概括其中许多人的这种状态。
我国民营企业在北美地区的投资与合作仍处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间、各产业内部的企业合作协调仍然不够完善,民营企业投资以孤立项目为主,少有产业链集聚,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更处于萌芽阶段。为深化落实“走出去”战略,扩大民营企业在北美的抗风险能力,顺利实现企业业务升级与优势辐射,必须加大对配套产业赴美进行投资合作的支持力度,使配套产业能够同优势产业一起联合走出国门。
民营企业必须转型升级。有句老话说,搞技改是找死,不搞技改是等死。技改是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其实等死找死之说是谬误的、反动的。所谓找死,不就是花钱、不就是怕收不回来成本吗?在那么多的同质低价竞争中,你还是老牛拖破车的设备,还是做着三流的产品,还是在不发达、欠发达国家消费低廉的日用品、轻工产品,你的利润能好到哪里去呢?你一直指望着国企来搞,一直指望着抄袭国外最好的产品,你就永远是一个拾人牙慧的角色,你也别想在高端领域跟有着强大研发能力和融资能力的外企、国企竞争。所以,思想上、骨子里的转型升级是要有壮士断腕、狭缝求生的毅力和决心的,必须从思维、人才、管理各个方面来一次脱胎换骨、浴火重生,以弥补民企的先天不足。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经济发展步伐放缓,国家随之出台一系列去产能,去高污染政策,在有些民营企业还没有缓过神来,就遇到诸多问题,产品积压,设备优化升级,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急剧下降,资金短缺等等,民营企业四处寻找出路,企业改革,产品升级换代,节能降耗,去寻找新市场,适应市场。所以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必须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变化,持续打造企业独特的、受到消费者热爱的核心产品与服务,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引领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