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腾讯的整个发展历程,它一直是充满争议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腾讯的整个发展史,就是一部创业者的血泪史,几乎所有创业者或投资人,在创业或者投资之前,都会问一句话:“腾讯会做吗?”,可见,在创业者和投资人眼里,腾讯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存在。
在腾讯发展早期,腾讯基本上是靠“模仿”和“抄袭”发展自己的业务,腾讯依托庞大的用户群,可以说是分分钟就可以把一个创业小公司灭掉,2010年,计算机世界一篇《狗日的腾讯》把腾讯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报道,文中把腾讯作为互联网公敌进行批判,详细叙述了联众等公司与腾讯之间的恩怨情仇。该文言辞辛辣、“刀刀见血”,并伴有联众创始人鲍岳桥等“受害者”声泪俱下的哭诉。虽然已经事隔5年,细节早已被大家淡忘,但那个扎眼的封面报道图片和标题,以及腾讯“抄袭”的印象还是深深印在了大家的心里。
除此之外,当年的“3q大战”,至今仍然让笔者历历在目,把腾讯拱上风口浪尖的竞争对手奇虎360,对于大家骂马化腾这事也是“功不可没”,此次事件360几乎把腾讯打的一败涂地,可以说腾讯的品牌形象可以说荡然无存,一向以用户至上的qq反而成为了大家心中成为了利益不顾用户的罪魁祸首,再加上360宣传的封闭、抄袭等各种因素……再加上,腾讯做出的强行绑架用户“二选一”的举动也太伤用户的心了,腾讯在那段时间的日子是比较难过的。当年的媒体负面报道波及太广,竞争对手挖坑太深,几乎在所有企业家关于创业失败因素的总结中,都可以看到一条内容——防止不良媒体报道。一个媒体的报道足以毁灭一个公司,放到现在仍旧是成立的。
还有单年的举报快播的事件,快播一直以来,不知道有多少人把它当做心中的一块“自留地”,承载了宅男的多少欢乐,从商业角度来看,腾讯举报快播确有其道理,快播确实触犯了法律,并且腾讯也是通过正规手段去操作,无可厚非。 但是从快播的粉丝来看,腾讯举报快播,导致快播被封杀,它毁了多少人的 “快乐和梦想”,所以说,腾讯往往喜欢做一些“正确但伤人”的事。
第二,我们来看看,腾讯的业务,腾讯的主要营收来源于游戏,在我们传统的价值观里,腾讯的钱来得似乎不太那么光彩,主要盈利的业务显得不是那么“健康”,关于游戏,你懂的,在如今这个社会,已经被称为黄赌毒之后的又一大危害,多少人沉迷其中,最终耽误了学业,耽误了工作, 严重的甚至把一个家庭都毁了,媒体的各种负面报道不胜枚举,“网瘾”这个词不知道让多少家长、学校和孩子深恶痛绝。三,我们来看看大家所说的中国互联网界的“三座大山”,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能跟腾讯在各个业务线,
无时无刻不在硬刚的恐怕只有阿里了吧,不管阿里走到哪里,腾讯都会紧随其后,这种自己不在业务上去创新,如此跟风模仿的做法,用一句不好的话来说,实在是让人恶心,倒胃口。最近还拉帮结派,搞起了一个什么“反阿里联盟”, 用阿里公关王帅的一句话说: “我们也看到很多推杯交盏满面红光的 ‘反垄断’ 联合,这何尝不是战略上的懒惰和不思进取,以及战术上的路径依赖与焦灼冲动”阿里做的是电商,是用互联网手段改变了传统的营商方式,阿里没有颠覆商业,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指尖一抬,货到家来。由于减少中间环节,消费者从中受益。天猫商城,汇集天下经商者,让更多的卖者不愁销路,配套的快递物流业随之崛起,没有电子商务,顺丰的王卫不可能成为中国物流业首富。阿里让更多人在它身上赚钱,让更多人借助阿里平台就业。
腾讯早起的发展靠的无非就是两个字“抄袭”,就游戏来说,任何fps沾边的都可以“抄袭cf”,虽然cf并不是腾讯出的。但腾讯抄袭的烙印深入人心。早期中国法律的不完善以及国人维权意识的不到位,给了腾讯发展的机会,等反应过来的时候腾讯已经成了庞然大物,有大把的钞票和最专业的律师团队来处理“借鉴”的问题。所以很多中小公司制造产品的时候都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腾讯也做该怎么办”。扼杀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创造和发展力,这是腾讯做的恶。显然腾讯也考虑到了再这样下去的危害,所以腾讯现在能买就买,什么都讲究正版。但腾讯骨子里的恶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淡忘的,这是腾讯很难成为伟大公司的原因之一。
然后腾讯早期的敛财方式是利用人的攀比、炫耀心理,这也是腾讯大部分产品敛财的核心手段。一个商业公司本来就是要赚钱的,腾讯赚钱的手段让人拍案叫绝,我本人是很佩服的。但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禁区,或者默认的行规。比如不对老人、女人、孩子动手之类的。但腾讯不管这些,“小学生”群体为腾讯贡献了大把的收益,七彩钻杂七杂八的会员就不说了,“三亿鼠s标b的梦想”可不是吹的,只要888,火麒麟带回家。攀比的心理让自控力不足的孩子甚至成人走上歧途,“学校交费888”这句话养活了一万个段子手。再有就是腾讯游戏和外服游戏装备的定价,爆率等等,腾讯“店大欺客”“黑心公司”的名头也是国人的共识。
本文由科技创的新技术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