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昨天出炉,报告中既有过去5年工作的总结,也有未来5年的目标和部署,其中的数据,展现了黄石5年来的成就,也勾勒出黄石未来的蓝图。
黄石过去5年成绩单
1、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比重比2011年提高6.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3.4个百分点
2、生态黄石
实现全域无“五小”企业、全域无非法沿江码头、全域无过剩落后钢铁产能、全域无煤炭产能
38森林覆盖率由29提升到35.1,成功创建湖北省森林城市,建成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莲花湖省级湿地公园,获批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连续举办三届市级园博会
首届湖北省(黄石)园博会暨矿博会圆满成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3、创新驱动
5年累计投资600多亿元支持产业生态化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发展从“地下向地上、黑色向绿色、高碳向低碳、制造向创造”转变
建成万达、沃尔玛、武商、中商、亿赞普跨境电商平台、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项目
建成熊家境、父子山等国家级登山步道,生态旅游、休闲健身、养生养老产业蓬勃发展。
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印刷线路板产能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年,黄石正成为全国第三大印刷线路板产业聚集区
有色产业跻身千亿元产业集群
4、社会建设
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7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6%、13.3%
率先在全省对特困人口实施集中福利供养,五年减少贫困人口8万人
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7.79万套,6.6万户棚改户实现安居梦,基本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累计新增就业35.29万人,“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湖北师范学院成功更名为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5、城市发展
树立全域黄石理念,坚持南拓北延、东接西联,破除行政壁垒,打通大山、大湖等天然阻隔,推动黄石城区与大冶、阳新一体化发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1.3%
启动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城市发展由“环磁湖时代”迈向“环大冶湖时代”。
首期总投资130多亿元的核心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推进,“三园三馆三中心”和“五纵三横”路网建设进展顺利,月亮山隧道建成通车,黄阳一级公路即将通车,“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目标基本实现。
综合交通网总规模达到7348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通客车
黄石未来5年新目标
1、经济发展
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和较高投资增长速度,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2、社会民生
2017年率先在全省实现精准脱贫,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域“半小时交通圈”。开通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直达专线,完成武九城际铁路黄石段、武汉至阳新高速黄石段、黄石至武汉一级公路、长江两座跨江大桥和一条过江隧道等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3、城市发展
城市布局和功能更加优化,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形成规模,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市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超过65%,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市。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果,体制机制活力充分释放。
培育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部件4个千亿元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生命健康2个500亿产业集群,新型建材、新能源、纺织服装、精细化工4个200亿元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新经济为引领,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大数据、电子商务、生态旅游等服务业,着力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现代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大数据中心,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以上
推动大江大河大山保护,支持保安湖生态新区,网湖、磁湖国家湿地公园,黄荆山、七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创建,森林覆盖率超过38%
“环大冶湖时代”走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