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将帅碑林要“整容” 飞机大炮需“搬家”


巴中将帅碑林要“整容” 飞机大炮需“搬家”2015-08-25 [url=]巴中晚报新闻[/url]
23日中午,烈日当头,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园区内,几名技术人员正在对安放在此18年的一架退役“歼6”型战斗机进行拆解。拆解原因是安放飞机的地方要建成红色组雕,要将飞机与一旁的高炮拆解后运到新场地重新组装摆放。难得一见的战斗机“搬家”场景吸引了不少游客。那么,飞机、高炮到底从哪儿来?它们的“新家”在哪里?技术人员上又是如何移动这个“大家伙”的呢?
空军捐赠退役战斗机落户将帅碑林18年
昨日,晚报记者从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了解到,园区内的飞机为“歼6”型战斗机,长15米、宽10米。系1997年,在时任空军生产管理部部长、后任空军副参谋长蔡风震将军的多方努力和帮助下,由空军司令部捐赠。两门“三七”高炮则属巴中市气象局1997年捐赠,曾用于人工降雨。
谈及飞机的具体来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名誉馆长张崇鱼再清楚不过。“飞机最先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由空军捐赠一架‘歼5’型飞机,后得到蔡将军帮助,由‘歼5’升级成一架退役的‘歼6’型,在拆除了机身武器和航电系统后,从吉林省空军5704工厂直运乐坝火车站,再运到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张崇鱼说,当时他去吉林省接的飞机,国家铁道部当时免费运输飞机,经过了一周时间才到巴中。回忆当时的场景,张崇鱼仍然无比激动。
因露天展览时间太久、长时间日晒雨淋,“歼6”型战斗机和两门高炮部分部位破损、表面油漆脱落。为保持展品的美观及完整性,2011年6月,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请蔡风震将军再次出面协调,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2工厂负责组织免费为飞机大炮翻新、维修。
在“落户”巴中18年后,战斗机和高炮这是第一次“搬家”。
"新家"为兵器展场原地规划建红色组雕
对此,不少市民感到好奇,飞机将迁去哪儿呢?
“为提升南龛景区品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根据南龛文化产业园的规划,飞机、高炮原安放处将建成一组红色组雕,所以就需要它们‘搬新家’。”南龛文化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称,红色组雕由市委、市政府投资兴建,共分五组(会师达维、北上抗日、赤化全川、保卫赤区、巾帼英豪。目前已有“会师达维”、“北上抗日”这两组在市南龛文化产业园将帅碑林内落成,主要记载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小金县(原懋功)达维桥上胜利会师,并在小金县的两河口会议上,确立了北上抗日、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等历史事件。
南龛文化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晚报记者,飞机、高炮的“新家”将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红军陵园旁,此处规划为兵器展场。
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空旷的水泥地面上,已打造好3个混凝土石墩,用于安置飞机,即将打造的2个石墩将用来安置高炮。
飞机螺钉生锈难拆一只机翼拆了4天
在战斗机“搬家”现场,晚报记者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一期长廊(吴瑞林将军纪念像前方)看见,之前坐落在石墩上面的飞机已落到地面,3名技术人员顶着烈日,正对飞机的机翼进行拆卸,旁边还有几名工人协助。
据了解,这3名技术人员系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如今,飞机、高炮大部分面积生了锈,无疑给我们的拆卸工作增添了难度。所以在前期,我们依据它们的档案、维修记录等制定了拆解方案。”技术人员习荣华称,他们18日来到巴中,已拆卸了5天。
之前,飞机的三个轮胎镶嵌在石墩里,我们前几天进行分解后,用吊车将飞机移到地面,把机身和机翼用架管固定后,拆卸机翼,已经拆了3天,部分螺钉绣得厉害,估计还要1天才能拆下。”技术人员闫荣清说,拆除一侧机翼,就要取下一百多颗螺钉,这也是最关键、最难的环节。待他们将机翼拆卸下后,便用大车移至另一个地方,安装新螺钉,让飞机复原。
拆卸过程中,吸引了不少游客到此参观。今年28岁的杨成回忆:“巴中是革命老区,17年前,我到这里来耍,当时还和飞机合影了呢。”(晚报记者 牟柯)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期待新面貌出现。

这是我们童年的回忆啊

:'(回忆啊回忆

通江有一位姓肖的退伍老兵以前在通江人工降雨,两门三七高射炮就是他在操作维修,可以找他来维修

这个不错,发展优势资源才能让巴中走出去

请问有没有他联系方式呢

准备安装新机歼击机16和防空卫士高炮。

通江芝包乡有一个叫王林的在部队就是学的高炮维修专业呢。

不知道好久才修得好

安装新螺钉,让飞机复原

巴中还有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