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如此围住河埠头,妥当吗?》


最近有关部门 ,为了杜绝居民在河中洗衣服的千年习惯。在河岸一带,用花木箱把各河埠头团团围了起来。
此种状况,笔者见了,有话要说:
河里洗衣服已有事实证明会对河水产生污染,这是众所周知的了。那么如果真有一天,全市人民都改用自来水洗衣服,又会有谁想到,得浪费多少自来水呢?
这恐怕是个天文数字吧!
特别是在水贵似油的酷暑季节,每节约一滴水,就是对旱区人民的支援。我们放着好好的河水不洗,却偏要浪费成千上万吨的自来水。这种得不偿失的做法,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所以说,保护河道不能搞一刀切,有关部门应努力改进排污设施,以疏为主,以堵为副,疏堵结合,方能事半功倍。
其实,只要把污染河水的其他陋习都改了,比如不洗拖把,不洗痰盂,只允许洗衣服,那对河水的污染是微不足道的。况且在河中洗衣服也可以说是一道风景,一种乡土文化的体现。
如果把污染河水和浪费自来水相比,两种情况,孰重孰轻不是就一目了然了吗?
大凡洗过衣服的人都知道,要想漂清被单中的洗衣粉渍,得在河水中一遍又一遍地漂洗,才能洗干净。如果用自来水洗的话,一则没有那么大的盛水器具,再则想要洗净那也是万难的,不知要浪费多少自来水,这也会给水厂带来巨大的压力,造成生活用水的缺口。
而且现有的排污设施也跟不上,洗涤后的污水没有地方可倒,最终还是流向了河里。
所以说,想要在目前就杜绝在河中洗衣服的习惯,是根本不可能的,得有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才能适应。
在目前大力宣扬五水共治的环境下,本人逆历史潮流而动,唱个反调,也许不妥。但本人所讲的都是实话,有否道理?自有公众来评说。

当今的管理,无非就是禁和罚。也是老百姓手无寸铁,河里洗衣服几千年了,河水又是什么时候开始脏的?

楼主英明,如果真的为了让河水变好,也可以让百姓免费用自来水,这样的话,谁还去河里洗衣服呢?

就像交通,为什么会堵?没人考虑太多,其实有时候我在想,好的路也限制以前一样的码数,路会不堵吗?坐在办公室里,出门有警车开道,放宽限速,又怕出交通事故?无语

自来水不够用我们可以抽取深层地下水,反正不能把河水洗脏了。外地游客来绍兴看到河边洗衣服,那多有损城市形象

河里洗衣服,也可以说是水乡绍兴特有的一道风景线,一种乡土文化的体现吧。
外地游客见了,不但不反感,而且还取景拍照留念呢。

昌安立交桥附近环城河,河埠头直接用不锈钢栏杆围住了呢!还要奇葩!

最可怜的是木箱里的花花草草,说不定刚开始成活,领导走了,河埠解禁了,它又要被公仆丢弃了。

不能洗衣服这个规定真的是不合理的,虽然我不洗衣服。这是谁的金脑子想出来的。

河里洗衣也是古城绍兴的一道风景线

这就是政府的管理。

想这种办法的领导明显是不作为

扣有扣法逃有逃法,管的了一时管不了一世的。

掩耳盗铃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

还是可以洗的,用吊桶把水提上来洗.

这样也阻挡不了洗衣服的大爷大妈,这么高的围栏居然还要翻过去,用生命在河边洗衣服。

楼主是皇帝新装中的孩子

呵呵,洗衣服洗拖把污染严重而且不交税的,印染厂其他都交税的,为什么这么做懂了吧 都是拿老百姓开搞!!!!

情怀可恋,但家园早变。红魔拦坝截水卖钱,小桥流水人家荒废。鱼米乡成了虾绝地,清水河成了烂溏泥,只剩下那纸糊的高楼在风中摇曳。一遍遍的高呼口号,一匝匝的暗地印钱,终要叫人象牛马般驱离,只剩下那红色的一股的血腥味。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年代,默认工厂排污,缺限制百姓洗衣

说得有理,赞一个!

河里洗衣服已有事实证明会对河水产生污染,这是众所周知的了。??? 河水自净能力没这么弱吧》

水真的很清

言之有理
只有一点点污染,俺只是想说明一下哈。

原先河里有很多水生物,鱼虾蟹和各种植物,都是能对河水起到净化作用。但随着工业化污染增加,生物逐渐消失,河水的净化功能越来越差,但再差,洗几件衣服还是没有多大影响的。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该投放更多水生物,一方面劝导百姓洗衣服不用洗衣液洗衣服。用肥皂洗衣服对河水的污染比洗衣液小多了。风不风景暂不论,试问自来水洗衣服后水到哪里去了?还不是流到下水道,再回归到河道中?所以,口号喊得再大,哪怕百水共治又有何用?

河道的污染主要还是来自于企业,餐饮的污水,而且年轻人基本也不会去河道洗涤,并且我认为河埠头也会水城绍兴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