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余公里的长途骑行,只为一睹“空山”的芳容。
一、仙雾起天盆
深秋,“空山”雨后的早晨,不到7时雾就起来了。这里的雾洁如雪,白如银。细如丝、柔如锦。一朵朵,一缕缕,一团团在天盆里变幻游移着,扯不断,理还乱。
当太阳从东边的山头冉冉升起,雾的色彩和层次变得更丰富生动:霞披山头,纱绕山腰,而更多的雾却是在盆地里慢慢涌动,似一条宽阔的长河,不激烈却十分厚重。盆地里农舍和小山在雾里时隐时现,呼吸着清新甜润的空气,欣赏着如诗如画的风景,曼妙不可言状。“空山”不愧仙山,人间桃源,登临空山的高处看云海日出,是享受又是升华。
时间似乎过得飞快,太阳越升越高,天盆里只剩下零星的薄雾,这时天盆的细节变得明朗起来,待本贴的第二节(空山红军文化)我们去看个明白。
空山手机全景图,请点击图片放大看。
二、红军文化
“空山”因红军时期的一场大战“空山战役”一战而闻名于世并被写入史册。我先后参观了“先念红军小学”,“空山战役遗址” ,“红军寨” 。
八十年过去了,老区人民仍念念不忘徐向前李先念等叱咤风云的红军领袖及英勇无畏的红军勇士们……
英烈业绩名标青史,光照千秋!
小圆山下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骨灰撒放处风水真好!
通江县空山乡“先念红军小学”师生在校园后开展体育活动。
三、黄叶满空山
深秋初冬是“空山”最美的时间点之一,极目处一遍金黄的世界,在这醉人的色彩中嵌着许多古朴的竹蓠,土木结构农舍。我不认为这是落后和贫穷,恰恰是“空山”相对的偏僻和闭塞, 才保留了众多原始的农耕文化符号,这难道不是空山的财富?
空山有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同时也是秦巴文化的交汇处。这里建筑古朴,民风纯厚。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然自得。看着移步一景的风景,闻着这浓郁的人文气息,游人的慵懒在所难免,你会不由自主的放慢脚步,忘了时间,忘了山外那些纷扰,真想走进当地人的生活中间去慢慢看慢慢的品尝,或许这就是那许多重庆城里人来空山购房的原因之一吧!
离开“空山” 会有些不舍和若有所失,好在空山沿途的风景也十分美,黄叶,红叶,石林比比皆是,看着也令人爽心悦目,只是有红叶的山型少了光雾山的大气,但也称得上静美了。
在“空山”停留的时间虽短却十分美好,离开它时我心里已经开始酿着下一次的探仿日期,我相信这个时间一定不会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