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和枣树--一则寓言


有一条农谚: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能卖钱。
甲乙丙丁四个村,都穷。甲村村长兴冲冲地开村委会:咱种枣树吧?当年就能卖钱,是咱村致富的一条门路。会上大家都同意了,于是树苗买回来了,土地山地开垦了,技术指导请来了--是位农学院的女老师。一时间,村民们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然后,有了流言蜚语:梨树才一块钱一棵,枣树要三块钱一棵,村长肯定得了好处......村长发财了,我爬墙脚看到他数钱呢,好大一摞......听到没?村长和那女老师有一腿......经济问题加生活作风问题,然后是组织调查。虽然村长解释“梨树一块钱一棵不错,但梨树要五年才结果子,咱村等不起!枣树虽然贵,但是它当年能卖钱呀“......没人听,照查不误。然后虽然查清楚村长没有问题,但他成为了“有争议的干部”,调到很远的其他县做了个县气象局副局长。
然后村里有人被提拔了,做了村长,花一块钱一棵买了梨树--这梨树由于成熟期五年太长没有人买,实际上是八毛钱一棵,买一棵有两毛钱回扣。然后没等梨树结果,新村长两袖金风升到县里做了副书记。然后当然是梨树五年都没有结果,但是新村长已经做到了县里一把手,村民没人敢议论此事。
然而,甲村人特聪明,有村民偷偷地买了种了枣树,发财了,很低调,离开了甲村,跑到乙村丙村或其他村去种枣树,然后成为了”步步高“创始人那样的人物。
乙村人一条心,买了枣树,当年就大丰收,有了第一桶金后,村里发达了。丙村虽然不是人人一条心,但没有拆台的人,为防万一,既买了枣树也买了梨树,也发达了。丁村很谨慎,桃树杏树梨树枣树都买都种,也发达了。
周边的村子都发达了,甲村永远都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甲村一直在号召在努力”赶超“其他村,可村民们不是很相信村zf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