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带一路”大机会 甘肃工商做了啥?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掀开了中国与沿线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新篇章。3年多来,甘肃省工商局立足全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特殊位置,努力发挥职能作用,主动融入并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全省经济向好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向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促使全省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海外市场与投资,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省工商局积极开展前瞻性、对策性、应用型研究,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15年6月,工商总局牵头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商事制度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五省区工商局建立协作机制的基础上,立足工商职能和区域优势,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的政策研究。研究课题分为五个子课题,由五省区工商局分别承担。甘肃负责企业投资注册便利化研究,主要是了解周边国家投资注册制度,为我国企业走向中亚国家提供服务。
课题下达后,甘肃省工商局借助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专事中亚及新疆问题研究的独特优势,依托其在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科教、资源环境及人口诸学科领域的优势,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中亚五国如何投资注册进行研究,分别就五国的国家概况(包括地理位置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民生环境),企业投资注册制度(包括投资注册法律法规、企业注册制度),投资优惠政策(对中国企业投资合作的保护政策、外资企业应缴纳的主要税种),重点投资领域和项目,投资环境评估与建议等全面系统评估,并对中国企业投资中亚国家提出了建议。其中很多数据根据各国颁布的最新俄文版法律法规与政策整理编纂,为中国企业在中亚投资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行动指南。该课题于2015年6月启动,2016年年初定稿,并在第二十二届兰洽会期间公开发布。
对内:积极调查研究摸清本省现状
为摸清全省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现状和对策,2016年5月上旬,省非公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省工商学会联合开展了全省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调研。调研组深入嘉峪关、酒泉、天水、定西、兰州等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以及一批涉外非公企业了解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研究提出了非公企业参与 “一带一路”战略的意见建议。
调研发现,近年来全省积极扩大交流,内引外联,以搭建战略平台、畅通交流合作渠道为先导,加快合作发展步伐,截至2016年,全省非公企业进出口总额310亿元人民币,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8.4%,其中出口244.8亿元人民币,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1%,非公企业业已成为全省出口贸易主力军。鼓励引导非公企业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国际空间,已与五大洲35个国家建立了51对国际友好城市,其中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17对国际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有经贸往来的国家达到 46个,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69.2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探索:凝聚各方智慧树立国际视野
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健全消费维权国际合作机制等方面开展深入协作,2016年7月8日,由国家工商总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工商总局研究中心和甘肃省工商局承办的“发挥工商职能作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论坛”在兰州举办。作为第二十二届兰洽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共有来自“一带一路”专家学者代表,工商总局驻四川、甘肃、山东临沂、浙江义乌的4个研究基地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商事制度国际合作课题组5个省区工商局代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工商局代表,以及企业家代表共120余人出席论坛。
论坛对工商部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新要求:找准契合点、把握关键点,努力形成商事制度有效对接、竞争执法紧密协作、消保维权积极配合、商标广告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强公平竞争执法国际合作,建立务实有效的公平竞争执法合作机制。积极探索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广告互动有效模式。进一步加强对跨地域、跨国界消费维权案件研究,健全双边贸易和消费维权机制,探索跨境电商管理办法。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促进商标国际注册,培育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著名商标品牌,加强商标监管执法区域联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瞄准国际贸易、经济技术交流、境外投资等跨境经济活动监管前沿领域,开展多层次涉外经济市场监管人才培训。
针对我国市场主体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论坛提出,积极引导企业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帮助企业树立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和信心,促使企业做好走出去的技术准备、资本准备、人才准备。从政策措施、监管方式、信息服务、产业导向等方面加大支持,确保企业与国外的合作精准对接、稳步推进。
落实:抢抓政策机遇加强交流协作
2017年1月,工商总局印发《关于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支持西部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支持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甘肃省工商局随即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提出了6个方面30条意见积极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二是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整体实力;三是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提高甘肃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依法保护国内外消费者权益,增强经济合作、购物消费安全感和信心;五是建立西部五省区工作协调机制,增强工作整体联动性;六是支持信息化和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实施意见》提出,今后全省工商部门将通过降低企业集团登记条件、支持中央企业分支机构转型为独立法人、允许原住居民集体股权登记、扩大市州外资企业登记管理权限、推进“多证合一”等便利化改革举措,支持广告、电子商务、物流、会展经济等新兴产业和业态发展,提高全省经济发展整体实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和商标国际注册,加大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力度,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建设消费维权协作机制、五省区消费维权协作机制、12315协作机制,建立跨区域消费侵权案件协办、群体消费维权事件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实现跨省投诉异地流转、异地纠纷网上转办、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积极参与联动执法、协作执法、综合执法的探索创新,增强五省区工商整体联动性,共同打击跨区域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实现五省区登记注册和监管执法等相关数据共享,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和挂职交流力度,形成共同谋划、共同研究、共享成果、互利共赢的协作机制。
“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在新丝路连接的“中国梦”与“世界梦”之间,在无数辛勤耕耘、筑梦未来、悉心服务的群体中,甘肃工商的身影正璀璨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