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依然满眼新,别成世界别成春。层层房屋鱼鳞叠,半住山腰半海滨”。位于温岭石塘西南海角的里箬村,是石塘最富风情的渔村。村里自然环境和传统石屋保存良好,山海风光秀丽,屋是石头砌,街是石头铺,路是石头造,巷是石头围,高高低低的石级蜿蜒曲折,直通大海。更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和隆旧宅,堪称箬山、石塘一带石屋建筑的集大成者。
里箬现有人口1262人,村民大多为福建惠安陈氏移民的后裔,世代以打鱼为生,民风淳朴。据《温岭县志》记载,明正统二年(1437年),福建惠安陈氏族人迁来里箬定居,后期还有庄、朱、张等姓渔民陆续迁来。600余年来,里箬人沿袭着祖辈的“讨海”生活,强调“因一本之亲,讲自强而互助”、“世代操闽南乡音,示不忘本”。在信仰、服饰、饮食、建筑、民俗禁忌等各个方面都保持着祖先的惠安特色,代代血脉绵延。村里拥有大奏鼓、小人节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扛台阁”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温岭乃至全台州都是绝无仅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中央财政计划3年投入100多亿元集中保护传统村落,2014年将先启动650个左右村落保护工作。里箬村去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10月22日上午,建设部委派北京清华同衡规划院相关负责人来到里箬村,实地踏勘核查传统村落项目申报中央资金补助事项。
据了解,里箬村已上报传统建筑修缮示范、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改善、历史环境要素修复、防灾安全保障、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5大方面内容,共14个项目,申请补助资金500余万元,分3年实施。虽核查后实际下拨会有一定调整削减,但已堪称“钱景”光明!
通过3年的努力,里箬村将从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四方面着手,完成传统建筑建档、村庄保护规划。实现本村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普遍得到全面修缮;重要历史建筑周边环境要素明显改观,石屋风貌得以恢复;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形成传统村落保护长效机制,争做石塘石屋有效利用与保护的典范,让里箬传统村落成为展示和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旅游胜地。“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里箬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古村落要保护,还要为安全管理。
石塘要利用古貌村落,开发旅游经济,扩大知名度。
荣膺传统村落,温岭里箬村“钱景”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