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漂泊在外地, 时时想念家乡。有时与外地人聊及南昌, 评价多半不好。外地人说南昌人奸猾, 做生意不守信用; 说南昌人野蛮, 动不动吵嘴打斗; 说南昌人没文化, 举止粗鲁......每逢这时, 老头便气急, 与人争辩不休。
老头记忆里的南昌人, 大多很易交往, 与您稍稍熟悉, 便十分热情。老南昌人虽然见的世面少, 显得土气一些, 但淳朴厚道者多。老城区的南昌人文化气息其实很浓。四周乡下的南昌人似乎横蛮一些, 但大多是感觉“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而引起。
老头儿时的南昌很安逸很富足。记得在离抚河不远的石头街菜市, 下午时分去买鱼, 一块钱一铁锹。这一铁锹下去, 大鱼小鱼杂鱼能装满一菜篮。夏日在抚河边买打籽瓜(此瓜足球大小一个, 正宗的是深绿显黑的瓜皮, 不算很甜, 瓜子很大很饱满, 煮五香瓜子吃真爽。瓜皮无论是鲜炒着吃还是晒干炒着吃, 都是人间美味。),一元钱可以买乡下人挑谷的大箩筐一筐。
记忆里的南昌人追求不大, 很易满足。夏日, 大大的月亮, 奶奶抱着坐在竹床子上乘凉, 唱儿歌:
月亮爷爷,(南昌话读“ya、伢、芽”音。这个爷爷不是指的老爸的老爸,泛指长辈。)
保护伢伢,(南昌话读“呃啊”音。也就是南昌话“牙齿”的“牙”音。)
伢伢长大,(南昌话“大”读“太”音)
去做买卖,
买卖赚钱,
杀鸡剁肉过年。
过得年好,
娶个大嫂,
大嫂会栽花,(种棉花)(也有说大嫂会当家)
二嫂会纺纱,(日子越过越好,娶二嫂的过程省略)
穿新褂俚(新衣服)走家家。(穿新衣服走家串户摆显去)
呵呵,那时的人, 过年能杀鸡剁肉, 能把嫂子娶回家, 能穿新衣服, 太满足太满足!
八十代以前的事全部河蟹了
现在的事全部商业化了
南昌落后 弱就弱在没有乡愁
有能耐的人都出去为他乡做贡献了
南昌话叫做江右雅言
1927年蒋某人执意要国都建在南昌
但是由于诸多的原因作罢
南昌话因此差点成为普通官话的底本音
后来由于某个十年
南昌的历史文化建筑被毁殆尽
历史记忆自然跟着那些古迹消逝
很多南昌人为何不说不说南昌好
因为很多南昌人没有南昌的记忆
自然没有乡情
哪有南昌的血亲
很美的淳朴画面
此次海昏侯墓的发掘,希望能引发很多南昌的历史往事。据老头考证,南昌及其周边在西汉初年是黄金之国。
是很淳朴,哪有某些外地人说的那么一肚子坏水。
南昌话有很多古音古韵,证明南昌话历史久远。可惜没有人挖掘出来。比如南昌人说“站“为”企“,说”蹲“为”窟“,”企“和”窟“都是古字。如今说”企鹅“便因为它是”站立的鹅样子的禽类“。
原来还挺有人文意蕴的,楼主厉害
是南昌话厉害哟!谢谢您的评论。
厉害厉害
为这种正能量买单!
现在的南昌非常糟糕
我只记得 磨剪子哟~修菜刀~
哈哈。南昌话成为官话?。。。你是在说泡么。尽瞎扯。这么难听。。。
回忆起不少儿时的画面,那时候喝过好喝的饮料是冰过的健力宝,易拉罐一瓶还喝不完;那时候从现在的中山桥去外婆家,要划船过去;那时候的父母好年轻,我却总是跟着后面哭着鼻子跑~~
怪谁 难道怪我 还不是怪你们这些40以上的人 做事无底线 成为社会的累赘······
看看现在40岁以上的人有多坏···········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楼主还生活在自己的回忆中。只能送楼主一句话:回忆美好,现实悲催
人才都出去了,在小城市拼的是爹 没门路的人只能靠自己了 去一线城市走走吧 就知道差距有多大,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差距
只供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