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步记游
——继贺群友“偷蛋龙”走桥第900座
H 篱边
薄雾渐浓,温降有望。
“湖州人文-山水”群的开年新活动为1月19日练市荃步游。群友10人分坐“红黑二驾”,雾大若云,东西莫辨,只得开启导航仪享受飞行级别,一路跟着感觉走,不紧不慢安抵荃步。记起练市古镇之游不觉已近两年,今日继游荃仁走村看桥,顺带圆未尽之“石像生梦”。
荃步的历史很久远,因唐咸通时号“千步院”的寺庙而名。宋治平年改额“千步报恩寺院”。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墇,在元末群雄争战时曾经避难于该寺,故朱皇帝登基后特到此还愿,并大兴土木敕建“护国报恩寺院”。朱元璋之功成名就与湖州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这荃步的“护国寺禅院”,还有太湖的“护国灵佑侯”,即杨渎桥的湖神“徐大将军”。
未进寺院,先瞻明碑——“礼部尚书臣董其昌奉敕书”于“大明万历二年九月既望”的《报恩碑》,楷书“报恩”二字,中规入矩,结体端庄,章法严整。董其昌是松江人,与赵孟頫同列中国书法史之“帖学”大佬,董香光晚年跋赵吴兴墨迹时云:“余年十八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自碑后小径转入寺院,眼前顿觉豁然开朗:清波荡漾,老树枝斜,恍若仙山琼阁;文官翁仲,手扶笏板,恰似北国冰雕,雾气弥漫中仅显黑、白、灰三色,行至树下,滴水湿镜。风、雪、霜、雾本是大自然在冬天常施的魔法,不过也只有在乡间或名胜地遇见才能成为别样的风景。庙前广场上排列着许多明、清石雕残构,出土时仅剩上半身的文官翁仲,被今人塑成朱皇帝像,倒也算是古今妙合。还有明代墓前石虎、清代恩荣坊额及奉宪禁碑等。
庙后有河,长桥无名,武康石桥柱上架着超长的花岗石桥梁。西边照墙上的新壁画上,正描绘着“朱元璋避难荃步逃过长桥”的图景,淡雅的彩色似乎也在叙述发生在乱世里的某个“雾天的故事”。
河对岸的大棚里热气蒸腾,村里的年糕机房就设在这里,家家户户拿着糯米进来,经过几道工序的轮转,就能抬着满榻的年糕去到晒场。打年糕虽已进化为轧年糕,但乡民都说城里买来的年糕太硬不好吃。最好吃的要数刚出机器的年糕头,又热、又软、又糯、又香,年味依旧甜蜜蜜!拍完做年糕的场景出得棚来时,只见雾气散尽拨云见日,再到寺院仿佛由仙界重返红尘,“黑白负片”也变成“彩色正片”。
1956年,荃步与荃南、仁北、和平等乡合并为荃仁乡。1961年成立荃仁公社,南隔九里桥塘与练市相望。“报恩院”在红色年代被改造成“大礼堂”并开办起小学校。如今,寺庙已由信众捐资重光,村里的“幸福礼堂”也新耸于侧,村干部特地引领为我们参观。文化礼堂内通过图版与实物陈展荃步的村史,其间有韩瓶、铁佛、墓砖、泥牛,还有像章、电话以及新近出版的《练市桥韵》等乡土文化书籍。茅坤,花林人,明嘉靖朝文武兼长的大官,藏书“白桦楼”称霸海内,为明朝唐宋派散文的代表人物。寺院殿前的石像生系茅坤之弟茅艮墓前之物,原倒伏在本村露四圩的桑园里。茅艮好稼穑,精治桑,还担任过河南布政司经历等职。
我们离开荃步,南行至高王庙。只见村头有三孔长桥卧波,因桥堍有高王庙而名。远处停泊的渔船极似旧时的客运轮船,古桥、长亭、轮船就象一帧着色的“老照片”。高王庙桥上武康石的莲花字堂,雕花梁头,素面券睑,有花岗岩桥梁、桥心石,还有水泥桥板,保留着自始建以来的所有修桥信息。
前面不远处就是东虹塘桥,造型与高王庙桥差不多,但年代较近为民国十二年所建。东桥联;“帆影北移通里港;橹声西去接前洪。”西桥联;“旧地仍排新雁齿,长途高亘小虹腰。”旧时西有大虹塘桥,故名东虹塘桥,俗称小虹桥,村子也以此为名。“云行雨施小虹桥;雨过天晴大虹桥。”清澈的河水流向远方,可证去年全民治水的功绩。
中午,众群友在练市镇上聚餐,酒水自带:白酒、清酒、黄酒、红酒,产地分别来自国内、域外、本埠、家酿,群友们戏称为开“四盅全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但两位开车的群友自然只能以茶代酒啦!
下午,我们继续在朱家兜行政村里转圈子,据传村里的朱姓系明代时由长兴牵居于此。明代,练市刻书比晟舍、长兴两地约早半个世纪。朱家兜的施家村曾经是茅氏雕版、印刷和书铺的集中场所,人称练溪花林书街。村里的老妇都在门前斜阳下举着特制的“麦秸”诵经,她们说起庙里石雕被盗,引得村人近来不太平,西林庙内原有明代力士牵狮石俑。老庙孤悬村外,雀巢高筑枫杨,清宣统年间所建的西林塘桥横跨东西。南桥联;“十载苦辛,有眼神明能感应;三桥接壤,无量功德已昭垂。”北桥联:“隔岸钟声,古刹蒲团安老衲;长堤虹影,前溪竹浪起渔歌。”读联始知寺史,不禁肃然起敬,眼前这座三孔西林塘桥实为庙桥,是昔日那隔岸古刹的老衲化缘十年之功德!村南的兴桥也是民国时重建,邻村的鸾和桥已被改建。
洪福村境内有一个自然村名叫北连里。村河上有座又窄又长的三孔菩萨桥,桥堍竖着两尊明代武将石翁仲。长者留髯,少者敦厚,眼大鼻阔,双耳垂肩,身高竟达3。4米,英俊中透着清雅,真乃大明气派!明代多文武全才,缘于太祖出身农民。双俑不仅比例匀称,且服饰也细致入微,无论缨盔、铠甲、披风、护镜;还是腰扣、绶带、神锏、虎靴等等装束都栩栩如生,不过石像生出水以来风化也在加速,右侧长者的鼻子已缺损。相传,茅坤在此建造过“花园”,练市一带的石像生应该都与茅氏家族有关。
据村民说,这两尊石像是前几年拓宽京杭大运河时发现的,挖掘出来后一直被弃河岸边,当地村民自愿集资把这重约2吨的石像运到桥边,以“香火奉神灵,神灵佑村庄”的形式来保护这两尊文物。练市村民的文保意识真是令人感佩!联想到湖州大钱港拓宽工程,有关部门就毫不在意地拆毁沿岸——毗山、杨家滩的两座古渡亭,然后花巨资规划所谓的“水上风景线”,民间与官方,真是高下立判!
群主“老道”午后一直在车里沉醉,错过观赏武士石像的机会,最后,他在群友的挽扶下来到洪福村东北的酒仙桥上留下“醉影”,而今天群活动的主旨是“见证群友‘偷蛋龙’走桥第900座”。
群友 “偷蛋龙”自前年在织里走桥第300座,去年初在德清白彪走桥第600座,今天上午,大家在练市东虹塘桥畔,共同见证了他走上第900座桥!所计均为湖州三县两区境内不重复的古石桥。在第901座——西林塘桥上,我们纪录下这历史的瞬间:桥老爷举横披“虹梁永固”,四美献瑞送对联:“田野桑麻围泽国;万家云树接商溪。”此乃练市塘上妙严桥的名联。群友“偷蛋龙”说:“今天拍到高王庙桥莲花字堂上‘大元皇庆二年,岁在癸丑’的元代纪年,即公元1313 年,至今正好700年!”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
“昂首扬鬃腾浩气;奋蹄踏雪展春风。”民间其实每年从腊八节那天开始,就已进入农历新春的“倒计时”。今天,我们在练市走村看桥,尝年糕、喝美酒、诵桥联、拜门神,共享辞旧迎新的快乐!千步,千步,“千座之行”始于足下!
支持楼主,祝新年更上一层楼。
激动啊~有幸参加这次活动!
小时候走那座桥,悬空八只脚的,一个人是不敢走的,就怕掉下去,纯粹是用来练胆量的
过年不知道有没有空,真想去看看
支持走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