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茂名目前在城市发展上,主要有以下几大主张。
其一是以河东为中心扩展的所谓市区派,目前来看声音是最响的。
其二则是以水东湾、沿海为重心发展的“电白派”,这应该是声音第二大的。
第三类则是以“均穷”为目的的边远派,即哪里是中心不要紧,最好就别有中心的样子。
第四类则是和稀泥派,即谁的声音大,谁就是中心,或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也就是所谓的组团派。
在楼主看来,以上发展方式都是欠佳的。
下面楼主将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编配图)
电白以后强大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的是,所谓的组团式发展。
楼主发现不少人喜欢追逐时髦概念,但是呢,这组团式发展也是有区别的。
如北京、成都、深圳都可以说是组团式发展,但它们那个组团,跟咱们这个组团是不一样的。
真机巴羡慕论坛里的某些人,每天敲敲键盘就能活下去。
以北京为例,传统的北京是以故宫为中心,也即俗称摊大饼式发展。
但我们都知道,故宫已经是几百年前农业文明的产物了。
所以呢,北京在规划城市CBD的时候,选择了现在的位置,打开卫星地图可以发现,朝阳CBD正好位于北京城市空间的正中位置,这个中间位置是如何确定的呢?要以城市规模及老城区和空间结构等方面结合起来。
北京的规划是2000万级别的城市规模,而以太行山、燕山这合围下的平原分布上,朝阳CBD正好位于2000万级别的城市规模的恰当位置,而且与老北京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不得不说古中国在这里建都的智慧之处啊!
而北京现在又在更东边的位置规划建设通州副中心,可以说北京对于其城市空间结构可以说是了然于心了,加上北京第二机场的选址正好位于故宫中轴线的正南位置,而这又把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往华北平原南边拉大了一点,这对于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优化,真可谓妙不可言。
由此呢,北京的城市框架算是做到了完美的定型。最西边是老城区政治、文化中心,中间是CBD,更东面是通州副中心,南边又把北京稍微拉离了太行山的合围平原里,使得北京的孤立性降低,也拥有了更开阔的城市空间格局。真是厉害啊!
好酸哦!有本事你来敲敲
在说成都,成都算是传统的摊大饼式发展的巅峰之作了,而且成都没有北京那样的空间局限问题。
但我们都知道,这传统的单中心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了,特别对于成都这样的超大城市来讲,单是城市病问题就够呛了。
所以呢,成都也在想办法改变这些问题,但是成都传统的空间结构算是这一类城市的巅峰了,这一下子舍弃以往的那么大的发展成果谁也舍不得,而且这种形态的城市也不是一点好处也没的,它这个首位度是非常厉害的。
就如一道菜,没它吃不下饭
那么成都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不得不说一座有着3000年建城史,3000年没改过名字的城市,成都位列新一线城市之首那真不是靠吹牛的。
所以我们看到成都修建了气势磅礴的天府大道,中短期内沿着中轴线发展,以中轴线划分各组团片区,组团式发展。
这不得不说成都平原能诞生三星堆那样伟大的文明真不是偶然的,四川人确实是厉害啊!
再说广深,这个在广深待过的朋友都知道,广州往往给人以杂乱感,而深圳明明是被群山环绕的巴掌大的城市,却除了高楼大厦以外并没有什么压迫感,而且深圳这座城市的运行效率很高、很顺畅。
这主要就是规划造成的。
说重点!谢谢!
不要急嘛,要有例子才具有说服性吧?楼主难得提建议也举例说明一次,你就让我把话说完呗!
边吃饭边听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