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篷船怎换了装?
昨天去东湖风景区游玩拍照,见景区内的修理、建造乌篷船的船坞场地内停放着不少船篷上画着五彩缤纷的“乌篷船”,询问旁边船坞的老修船工,他说可能这些“乌篷船”要在东湖风景区内使用。
乌篷船素有绍兴三乌文化之首的美誉,是具有绍兴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乌篷船的船篷用竹片编成,中间夹有竹箬,用烟煤调色的桐油涂漆而成。现在把船篷描绘成这般模样,是不是有点不伦不类,失去传统的特色?
是啊,感觉很怪异
活动搞完再喷回来,只要形状样子没变就行,年关了,打扮一下也未尝不可。
这叫与时俱进!老传统也是在变化中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改称彩篷船,以此表明东湖景区创新意识不是一般高。
老陈淡定,底色还是乌的,这是东湖的一个创意旅游活动,去年搞过一个彩绘乌篷船奖赛活动,我想只是他们一个景区的活动吧,没有推广的可能性。
这样不好看,还是原来的乌蓬船好看.
感觉不好看
来自安卓客户端
不伦不类
首先,东湖景区想对热心游客对于景区的这份关注衷心地说一句感谢!
乌篷船,不仅是绍兴古城的标志,更是东湖景区的灵魂。东湖景区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运营乌篷船以来,逐渐打造成功了“坐乌篷、品黄酒、看社戏”的经典活动品牌,一条条秉承传统造型的“乌”篷船犹如黑色的精灵为东湖景区的奇山异水又注写了生动的一笔,所以,如何保护与传承乌篷船文化,始终都是景区为之努力和研究的课题。2013年4月,东湖景区特别联合绍兴市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在景区船坞合作设立了“乌篷船制作技艺与展示基地”,通过现场的制作展示,将乌篷船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告诉给越来越多的人。
而热心游客提出的“彩绘乌篷”,是景区在2013年9月份推出的风情旅游月上的一个活动。景区与高校合作,把原本废弃闲置的9条乌篷船结合艺术系师生的艺术灵感和巧思构想,将彩绘现场搬上了乌篷船,图案既有现代又有传统,但最终景区是期望废物利用这9条船,将其打造为一张张个性鲜明的特色船桌以供游客休憩。活动在景区水杉林这块充满休闲情调的区域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尤其是年轻游客和孩子们每次来到水杉林都会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与这些彩绘乌篷合影。
同时,也可以这么说,“彩绘乌篷”是脱胎于传统(从传统的角度讲,以前的乌篷船特指画舫、棱飞、三明瓦之类的船只,只是那些船早就绝迹了。而这其中的画舫,有雕刻名为“鹢”的水鸟,船的两侧画有门神之类的彩色图案。)又融合现代审美的一次创新和展示。至于传统的船篷用竹片编制,通体乌黑的乌篷船的造型和制作工艺将始终作为东湖景区作为宝贵的文化予以永续保护和留传。
在这里,景区再一次对关注东湖景区、关注乌篷船文化的热心游客表示感谢和敬意!景区也将一如既往地为传承绍兴传统文化尽一份力!
感谢市旅游集团的回复。希望任何创新都不要离开传统。
年青人思想活跃,他们对老东西不太感兴趣,所以试图改变这种对他们看来很死板的色调。
应该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突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