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江三江村将建“所城”遗址公园,重现绍兴古代抗倭第一城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斗门镇三江村拆迁及三江村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近日,袍江开发区第三次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邀请近10名专家学者,就三江文化休闲区规划暨“三江所城”遗存文化资源保护挖掘工作广泛听取意见。
三江村有村民近5000人,是袍江开发区最大的村落。三江村历史上又称“三江所城”,是明代为抗击倭寇而建的一个千户所所城,也是目前绍兴唯一能看到的所城遗址。三江村里用条石砌叠、高近4米的残存东城门,是明代的抗倭军事防御设施,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但因为历史原因,村内绝大部分原所城建筑和古民居在实施旧村改造前已被村民拆毁改建,现存房屋中70%以上为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建建筑,其余建筑中属明清以前的也为数不多。
2014年,在三江村村民强烈要求下,袍江开发区正式启动三江村旧村改造。去年10月开始动迁签约,截至12月底,签约率达97%以上。目前,签约户的房屋已基本腾空,不少三江村拆迁户搬进新居。经过文物部门和有关专家实地踏勘后,在原有5处文保单位(点)基础上扩大了保护范围,对一些上世纪70年代以前建造且具有一定价值的房屋,也作为文化资源保留。
据介绍,目前,“三江文化休闲园”规划已出炉,正在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作进一步完善修改。根据规划,袍江开发区将在4.5平方公里的三江口区域内,打造包括古三江闸、三江所城、荷湖村、斗门古镇、汤绍恩纪念园在内的五大景区。其中,“三江所城”将成为整个“三江文化休闲园”的核心区域之一。
研讨会上,专家认为,“三江所城”整体保护、恢复的最佳时机在改革开放前就已错失,现存除了5处文保单位(点)之外,其余建筑的完整性和历史价值已与“古所城”风貌相去甚远。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所有建筑进行整体保护、恢复不切实际。袍江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三江村将以“绍兴古代抗倭第一城”来规划设计,保留原先“一河二路”的格局,并对现存的古城墙进行保护性恢复,在保留原有街巷、河道基础上,拆除与原所城风貌不相符的建筑后规划为景观绿化用地,打造一个既生态宜游又留得住乡愁的“三江所城”。
绍兴市国土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
使用权出让公告
工业(2015)第04号
经依法批准,绍兴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在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土地矿产交易中心)挂牌出让袍江新区88-1号、江中路1号、小潭村-2-2号等3宗工业用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出让地块的基本情况和规划指标要求
地块名称
土地
坐落
土地用途
及行业类别
出让土地面积(㎡)
容积率
建筑
密度(%)
绿地率(%)
投资强度(万元/公顷)
起始价(万元)
保证金(万元)
袍江新区88-1号
东至恒丰聚氨酯围墙线和88-2号地块,南至马海路,西至老海塘,北至老海塘
工业(高档包装纸生产项目)
37314
1.0-2.0
35%~50%
10%~20%
4502.33
2285
457
袍江新区江中路1号
东至空地,南至江中路,西至开普特围墙线,北至规划支路
工业(高端纺织印染生产加工项目)
40411
1.0-2.0
35%~50%
10%~20%
5196.60
2320
464
看看出让的地块都是三江村附近的,又是些污染企业,还保护
抗倭,不就是抗舟山人
打头阵的就是海匪,接下来才是倭寇。
当年 倭寇。现在是伪人。
美其名曰保护,破坏肯定是历史之最。
拆掉建新算毛保护 拆掉新建 果然促GDP增长
建立一个抗污染的城
好像1818还是什么的播过,拆旧建新……哎
旧石板卖的差不多了,腰包也满了,就来开个研讨会,过过场,骗骗人,
狗屁一样的破村子,为什么就成了古城./
我记得西安城墙当年也是破败不堪,墙砖都被市民拿去用了。但是80年代城墙修复的时候,就发动市民,许多市民自发的将自己家的墙砖拿出来来原样用于城墙修复。这一点是不是可以借鉴呢?好多的东西应该大部分都留在城里面,也许某个石刻是某户人家的地基了,也许哪座庙的柱子成了某户人家的梁了等等,这些是该好好整理的。以前也听说过某块石碑成了一户人家的灶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