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东台 官方微信群只剩少量席位,欲加群者请先添加小东微信号。
上图从左往右依次为:单茂、王卫、周辉、从龙、何永根
凝心血为校园 奉赤诚于师生
——记东台市第一小学新校区建设工程管理组
大江之阳,黄海之滨,董永故里,百强县城,坐落着一座崭新的现代化校园——东台市第一小学。这所优雅怡人的校园堪称“苏北一流”,占据着“校园面积最大,环境最优美,设备最先进,配套最齐全”的有利条件,是一片令学生喜欢、百姓满意、政府放心的育人沃土。无论是谁,只要经过她的门前,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流连。
这所美丽校园的诞生,离不开东台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英明决策,离不开东台市教育局对第一小学的高度重视。在她身上,凝聚着几代一小人的梦想和追求,凝聚着一小全体师生的殷殷期待和热切向往,尤其凝聚着市一小新校区工程管理组五位老同志的赤诚心血!
2016年,东台市第一小学本部新校区改造建设工程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被列为东台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工程总指挥、集团校长刘世芹同志考虑到2015年当选为“东台好人”的副校长何永根同志德能兼备,且曾成功负责过第一小学东关校区的工程建设,经校长室研究决定,还是由何永根同志来负责管理工程。何永根同志责无旁贷,又一次勇挑重担,成为工程管理组的总负责人。一支由何永根、周辉、从龙、王卫、单茂五位老同志组成的工程管理队伍正式成立。
两年来,在何校长的率先垂范下,五位同志始终驻守在工地一线,以打造“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为目标,以建设“东台居第一,盐城立上游,全省有影响”的“苏北一流小学”为己任,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尘灰飞扬、机器轰鸣的工地上谱写着一曲曲平凡而动人的歌……
“工地就是我们的阵地”
作为工程总负责,何校长时时刻刻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好人”的内涵,所有工程管理人员都以他为标杆。他吃苦耐劳,从跑手续到工程管理一直是雷厉风行,风雨兼程。接手工程管理的两年时间里,他没有星期假日,常常废寝忘食。尘土飞扬的工地上,有他与工程人员交流沟通的话语;烈日炎炎下、寒风凛冽中,有他来去奔波跑手续、请示汇报的身影;工程建设例会上,有他庄重严肃的脸庞……
他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在他的办公室里,堆放着大量的设计图纸与各类表格。一有时间,他就逐条逐项地细读研究,再到现场深入了解。发现设计与现场不符的情况,立即与设计院交涉,和造价人员核对。对施工方提出的变更,他都要仔细调研,动真碰硬,毫不含糊。工程浇筑不分昼夜,何校长工作也就没有上下班的概念,跟踪巡查,常常忙到晚上10点多钟才回家。浇筑后的工程他也不放松,有一次,天色已晚,工人都下班了,他还到工地巡视,周围一团漆黑,他就用手机照明,发现有“胀模”(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模板加固不好、混凝土浇筑速度快等多种原因,发生模板变形)现象,立即与施工方联系,落实整改,保证了工程质量。
为了节约学校的绿化成本,何校长认为本部老校区的许多树木可以移栽到新校区,他亲自带着工作人员在老校区测量树木胸径、地径,统计树木品种和棵数,以便搬迁到新校区后移栽。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何校长每天都坚持到工地,了解工地实际情况,每天下班前,都要到办公室记录工程进度,做好请示、汇报材料,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无论负担多重,工作多忙,他从无怨言,从不马虎,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坚实脚印。他说:“工地就是我们的阵地,我们应战斗在建设一线,为全校师生打拼一个美好的未来!”
“不得不多管闲事”
周辉同志是市一小的资深工会主席。2017年下旬,换届选举之前,他便已接到学校调派他至工地管理的任务,没有丝毫犹豫就应允下来。他说:“我是一名即将退休的老附小人了,能在退休之前为学校多做贡献,一天天看着新校区建造起来,就算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是无怨无悔的。”工程建设之初,他一边组织学校的工会活动,一边负责旧校舍保留工程的装饰装修及道路、景观的建设管理等工作,两头跑,两头忙,累得脚不着地。
相对于工程管理组的其他同志,周主席算是个新手,但他很快进入角色,工作做得认真扎实。旧校舍改造装修工程中矛盾重重,周主席敢于向施工单位动真碰硬,敢于向分管领导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方案和整改措施。由于设计方不熟悉原有工程建筑的情况,编标中有不少漏项错项,如原一中科技楼的外墙的原条形瓷砖在设计和编标中本是要凿除的,经观察,周主席发现无须这道工序,可直接粉刷、喷漆。他把自己的想法与工程监理沟通后,得到了对方的认同。于是周主席向上级领导提出申请,请求保留原墙面,经几方会商,最终得到上级认可,同意保留原墙面,节省工序。其他如原一中食堂一楼近千平方的地面水磨石、原科技楼一至五层走廊上的水磨石等原本都在凿除、重做之列,后均因周主席的申请、建议而改为局部维修。由于周主席的用心、细心,学校前前后后得以节约了七八十万的支出。
对于装修改造过程中的质量瑕疵,周主席更是严格把关,毫不含糊。当他发现图文信息楼的外墙真石漆涂得有瑕疵,便立即勒令整改,一次不行,再来一次、两次……直到达到要求为止。为了确保高质量,周主席他们甚至将工艺逐条形成文字,督促工人认真施行。装修中,施工方原定采用一种叫做“柔性饰面砖”的新型产品,而工程管理组对这种产品是陌生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产品质量,管理组特地赴安丰中学、盐城盐渎路小学参观、考察,结果发现这类瓷砖平整度差,表面容易沾上污渍且难清除,加之反碱严重,影响美观。怎么办?管理组一致认为:新校区的建造是市政府重点工程,社会关注度高,大面积外墙装饰又是工程中的重点,绝不能有丝毫的敷衍和马虎。于是,周主席将实地考察的情况拍成照片,写进报告,自学校校长室至市教育局至市政府层层上达,经过几次三番的交涉,最终决定取消“柔性饰面砖”,以确保工程质量……周主席坦言:“说句实在话,这些细节,我们原本是可以不介入的。可我们要向全社会树立咱一小的新形象,就必须人人本着主人翁的意识,多管‘闲’事,多为大局着想,多为未来考虑。”
“年龄虽不小,态度不衰老”
从龙同志,从东关校区建设之初就一直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市幼儿园的改建,省东台中学的建设,都流淌着他辛劳的汗水。2017年4月,他本已退居二线,正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在扬州工作的女儿也多次打来电话,让他去帮忙带娃,一起生活。可当他接到学校的电话,得知学校正面临工程管理人员紧张、工作量大的困境后,二话不说便来到了工地,日复一日,顶着痛风、牙疼等身体上的老毛病,从酷暑到严寒,风里来雨里去,默默奉献在工地上。工程的有关手续,运动场、绿化的建设,都凝聚着他的辛劳。他说:“我们基建组的这一群人,年龄虽不小,态度不衰老。抓好质量就是政府、学校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为了这一使命,我们比建自家房子还用心,宁可自己吃点苦,受点累,甚至受点委屈,也不敢有一刻的松懈和马虎!”
“不能留下任何遗憾”
王卫同志,主要负责教学楼建筑、室外装修、管道安装等工程项目。他曾参与过不少学校工程的建筑管理工作,有着多年丰富的基建经验,是工程管理组里的技术担当。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不管晴天雨天,总是天刚蒙亮便早早来到工地,拖着一双病腿,到处走动,随时观察施工情况,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与监理交流或向分管领导汇报,提出合理的整改办法。他还善于做思想工作,当工人们在施工过程中偶尔流露出抱怨、懈怠时,他总能温言相劝,以柔克刚,为工人们加油打气,保障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当施工单位之间出现矛盾甚至吵闹时,他总能从中调解,维护和平、安全。
2017年3月,因过度劳累,王卫同志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以致频繁吐血,不得不住院治疗。经过一周的诊治,本该遵医嘱在家休息一两个月的他,硬是一出院就来到了工地上,放弃静养,继续每天的奔波、劳碌。2017年8月1日,他的岳父不幸去世,考虑到工程正紧,离不开人手,他强忍悲痛,坚守在工地帮忙,一直到傍晚时分赶了过去——这是他第一次“早退”。他说:“新校区的建筑工程事关重大,既然政府、学校信任、委托我们,我们就要从灵魂深处重视这项工作,舍小家,顾大家,讲原则,不徇私,一丝不苟地严把质量关,不留下任何使自己遗憾的地方。”
“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单茂同志,负责办理工程相关手续及地下车库、门房、配电房等工程项目的管理。由于家离工地很远,他每天私车公用,起早贪黑,为工程四处奔走。从2016年初开始为新校区建设工程跑手续,原校址当时只有土地证,没有房产证,他便一趟趟地跑变更过户手续。好不容易材料收整齐全了,政府又出台了新政策,要求办理“不动产权证”,他又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跑新手续。为棘手的厕所移位工程,从书面报告到当面请示,他更是前前后后奔波了几十趟。
2017年2月15日,单茂同志开车去跑工程手续,途中,因对面行人逆向行驶在机动车辆道上,引起车祸,导致双方车损人伤。领导让他歇息几天,考虑到工程经不起耽搁,他愣是一天没歇,又带伤回到了工地现场。5月下旬,他在去地下车库验收钢筋的过程中,左脚不慎踩进钢筋栏内,致使韧带受伤。经做ct、核磁共振,医生建议休息一段时日,他仍是一天不休,依然坚守在工地第一现场,以致近半年时间都瘸着脚。
近期的地库施工过程中,学校北侧的一些居民带着80多岁的老人和襁褓中的婴儿,成伙儿地围堵在施工现场,称学校施工引起了家中下水道堵塞,单茂同志闻讯后立即出面协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成功地劝回了闹事群众,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进入工程管理组两年来,他的字典里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连大年初一、初三都主动留在工地值班。他说:“从教学一线来到工地,面临着太多的陌生,接触了太多复杂的事项,我始终在边工作边学习边和队友们探讨,力争向学校向师生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随着工程的进展,基建组亟需加派人手。今年开学初,集团副校长姜正辉、总务处主任何晓健、办公室副主任朱华、后勤组周安富等同志也无怨无悔地接受了学校调派至工地的任务,参与到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管理中……
工程总指挥、市一小集团校长刘世芹同志动情地说:“这是一支高度团结协作的队伍,他们‘分工’不‘分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一支风清气正的队伍,他们无私无畏,廉洁自律,一心只为抓好工程质量;这是一支有情怀、有担当、有远见的队伍,他们任劳任怨,凝心血为校园,奉赤诚于师生,一小将永远感谢他们的辛劳付出,铭记他们的不朽功绩!”(文/图 市一小 陈蓓蓓、毛晓琴)
本期监制丨小东 编审丨小鹿 主编丨小峰 编辑丨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