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媒体再次聚焦瘫痪少女李玉川。李玉川,本报非常熟悉的名字:1998年11月12日下午,时为南昌市二十一中初一<1>班学生的李玉川,被精神病人舒某从五楼扔下,致使下半身瘫痪。事发至今的近16年里,本报持续关注李玉川命运。2013年5月,本报副总编辑吴志刚带着李玉川的心愿骑车去拉萨。事后,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研究生的李玉川特地为吴志刚新书《人生能踏几山云——骑车去拉萨》配插图。
李玉川回昌取钢钉
今年1月初,李玉川一家三口来到昌大一附院骨三科,点名要找副主任医师徐屹做手术——把10多年前手术用的固定钢钉取出来。“你们为什么要找我呀?”徐屹看着眼前已经有些陌生的女孩和她的父母。“1998年是你给我做的手术,我就相信你。”李玉川说。10多年过去了,北京老专家做的手术用的固定钢钉未取出,而老专家也年近百岁,无法动刀。在北京找了多家医院都不愿接此手术后,李玉川想起了昌大一附院的徐屹等当年做手术的医生。1月6日,徐屹妙手取出钢钉,完美保留患者手腕功能。这对一个画家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轮椅姑娘是一部励志书对于李玉川来说,1998年的那个下午,是一个黑色和扭曲下午。从高高的五楼坠下,虽然全身23处骨折,脾脏切除,但经历20多次手术后,她顽强地活了下来。当然,由于颈椎和腰椎骨折,她没能逃脱外伤性截瘫的厄运,胸部以下躯体失去了知觉,大小便失禁,从此只能与病床和轮椅为伴。1999年2月,李玉川从昌大一附院转院至山西平陆;当年7月1日,她又转院至北京香山医院。院长腾出了一间废弃的库房,作为她和父母的栖身之所。李玉川治疗期间,父母为医院做些力所能及的小活,他们相濡以沫,寒酸度日,几乎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来自好心人的捐助。机遇总是垂青努力的人。从小就有绘画天赋的玉川,经过自己不懈努力,考取了国内绘画艺术最顶尖的学府——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7月20日,中央美术学院把一份宝贵的录取通知书给了她。2013年,玉川又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公费研究生。
带着玉川心愿骑车去拉萨去年5月,本报副总编辑吴志刚与南昌骑友一起骑去拉萨,并写下《人生能踏几山云——骑车去拉萨》一书。初看此书,很多人只知道本报副总编辑与另外4名车友历时31天,战胜高原反应、地震、塌方及体力极限,最终和两名骑友艰苦骑行2242公里到达拉萨。直到书的最后,作者才道出自己另一个心愿——带着玉川的心愿骑车去拉萨。因为行动不便,李玉川很难外出写生。她一直幻想着自己是一朵行走的花,飘在“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9线之上,尽赏天路的瑰丽和雄奇,然后用画笔创作出最美丽的画面。吴志刚说,这些年里,他每年都会去北京看望玉川一家,玉川的这个心愿深深埋在他的心底。2012年底,在玉川全力冲刺中央美院油画专业研究生之际,他萌生了用自己的车轮和相机帮玉川完成愿望的想法。“2013年5月,我上路了,带着玉川的心愿。当不断有同伴因路途艰辛退出的时候,每天支撑我的,除了在微博中加油鼓劲的博友,就是像玉川一样犯傻的笨拙精神。”吴志刚深情地写道:“照相机的镜头,不仅是我的视线,也是玉川的双眸。冲刺日,我得知玉川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央美院研究生,激动地一路冲刺到布达拉宫,这真是冥冥之中的功德圆满。”后来,吴志刚从西藏寄来的照片,使李玉川拥有了无穷的写生素材。最后还以照片为蓝本,创作了4幅插图,作为吴志刚新作《人生能踏几山云——骑车去拉萨》的插图。
我要投去钦佩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