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官员再多,多不过普通百姓,所以就有了衣食父母的雅称。过去老百姓背靠黄土面朝天,常年经营的是居家之外的土地,老老少少包括盲人都有自己的一份工作,年轻人割麦,老年人去看打麦场,健康人下地,残疾人去说书唱戏算卦,都有自己的营生,今天社会变革了,土地上繁重的体力劳动被机械取代,强壮的劳动力都没有什么大事情去干,辛苦与汗水成为历史,不能不说这是科技的引领与时代的进步。
当然,今天的社会,不再以农业为主,科学的发展,陆陆续续催生出工业之外的农副产品加工、电子电器,交通运输-----而我们的一些最广大的老百姓,因为传统习惯,因为新的知识层面学习不够,就有不知所措那样的不适应,多功能的智能手机,拿起来不会使用,高档家用电器不会使用,城市一些图标看不明白,这样以来,它们活动的空间越来越狭隘,是年龄造成的,是历史造成的,也是个人造成的,当然也有政府的责任。举个例子:城镇化农民进城了,或者没有进城的,能够照顾自己孩子的,还算有一份工作;有多少人则没有那么幸运,靠低保或者土地转包费孩子寄来的一点钱维持余生,每天坐了马路街口看过往行人,多少人天天无限制活动在公园、街舞场所,多少人沉迷于麻将桌,多少凭借老年证不花钱坐上公交车散闷,它们心甘情愿这样做吗?答案肯定是大多数人所不愿意!年轻时候出力流汗,养了孩子吃饭上学再负责孩子结婚,和侍候孩子的孩子,加上这些年环境因素,年老多病,孩子有出息了还好,没有出息,连带自己未来生活都没有着落,是沉默急躁那种过一天算三晌的心态。
其实,它们不是不想作为,不想吃低保。与土地打交道,种地地膜、浇水、打药、施化肥、买种子一年下来,入不敷出,政府返还一些,杯水车薪,出地摊早晨炸油条做个小买卖,城管左右看你不顺眼,让你进大屋子做事,它们拿什么收入出租如此高额的费用?没有人理会;因为本身没有积蓄,亲朋好友凑钱买一辆三轮跑出租,遭遇的是围追堵截;就是一般人写点东西,媒体都要看年龄认文凭甚至金钱,几样不过关,作品再好没有人理会,真不知道年龄文凭与作品有什么样的关系?有的人凭借老一辈传下来的秘方,想继承父业开办医疗诊所,因为证件不足,就泡汤,非要看病,也是非法行医的黑诊所-----从传统土地上走过来的人,转变思维就不容易,要想突破的新行当,处处受到限制,等待它们进修学习?什么年龄了?没有人真正去考虑,或者国家有制度,却没有多少真正落实制度的部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打击工作积极性的问题。能够买几套价值不菲每平米若干千元甚至上万元计算的楼房,往往是医生企业家,它们为什么有那么多收入?可能工资账单上与其它行业一样,实际上呢?一些医院与它们同流合污,一般病号很容易药到病除的,设法动员患者去做各种仪器的检查而收取这样丰厚的提成,再加上药品吃回扣,老百姓守三年五亩的苹果地,不够一次医院交的大病费用,它们还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正因为这样,社会上每天繁忙的人有,学生、医生、快递员,但是闲散的人更不在少数,失业半失业状态的,我们每个人周围每天都能够看得到,这是一种不习惯的习惯。我们不能忽视它们,如果没有它们,现在工作在理想岗位上的人,可能过去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更不存在后来的工作,饮水思源,党中央把人民放在政府与国家层面上反复提及,人民是谁?就是广大的群众,因此,应该加大力度改变这些不合理的社会状况,公正公平地给它们提供生存空间,对它们为社会创造财富,要大力扶持,从而,让人人都成为有价值的人。
2017.11.3.ZG焦德光
现在生活好了,问题也不少,适应的群体和不适应的群体,也存在适应程度深浅的问题,但一切都会慢慢解决并变得更好,更利好于绝大多数人。相信明天会更好!
望海老朋友好 理解与支持是一种鞭策与促使社会和谐进步的体现
祝福7778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