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股市里长期生存并越活越好,就必须透过股市起起伏伏,股价涨涨跌跌的表面现象,把握背后支撑并约束其运行的基本规律。把自己的分析方法和操作策略建立在对规律深刻认识和运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面对诱惑与恐惧时从容淡定,笑到最后。而了解常见效应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有哪些常见效应呢?
热点效应
有赚钱效应的市场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会有最少一个热点,而热点里一般也会有它的龙头。一般热点会持续一段时间,如前面的雄安新区;热点的持续时间会随着行业景气度或者龙头公司情况而变化,有的仅是短期政策刺激,持续性就会很短,如年底的农业股;有的热点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最近两年消费股中的白酒股。短期投资的话,就要盯着涨停板,做热点,特别是热点里面的龙头股。
涨停效应
一只热点的龙头股,不断拉涨停,某一天涨停打开,此时买入,一般还有机会上拉。因为不断拉涨停,没有成交,庄家想高位出货,必须把接货的骗进来,继续上拉、派发。
名人效应
以前的徐翔概念股、马云概念股等等,最出名的应该是“股神”巴菲特,一般巴菲特买什么什么涨,从比亚迪到光伏发电。明星私募、公募基金和qfii持有的重仓股也会有人追捧。对于这些资本大亨,关键不是听他们说什么,而是看他们做什么。他们作为资本市场行业的代表一般都是能作为风向标,是市场最聪明的资金,比如最近不断加仓的外资。
比价效应
百度 19 亿收购 91,人们就会对网秦、金山等移动互联网公司重新估值。同样如果网宿科技市值都几十亿了,而 ccih 才几个亿;东方财富都 100 多亿了,jrj才几个亿;华谊兄弟、光线传媒都几百亿了,博纳影业才 10 多个亿,就会引起后者补涨。
板块效应
一个板块中的某一只股票快速上涨,有可能带动同一板块中的其他股票涨起来。同样,出利空消息,股票下跌,也是有同样效应,这个可以用软件的板块排序可以看到。比如,一月份大涨的地产股,2-5月的医药股。当一种趋势形成之后,人们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惯性,会有人刻意去挖掘行业中的公司进行潜伏,然后再放出这种消息,从而获得收益。我们可以说是轮动炒作,也可以说是有些主力资金利用大家在某段时间已经形成的思维惯性刻意去制造一些概念为自身谋利。
板块上下游产业链也会有同样的传导效应,如果一个行业开始亏钱,那么影响的也将是一个产业链。在现实中,这种传导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在传导期间你不能够觉察到,那么就可能招来生意的亏损。在股市中也是,一个板块赚钱有可能会影响到临近板块,反之,当一个板块开始暴跌,则可能会累及到整个指数。
炒新效应
新的事物,代表着以前没有,所以一般预期都很高,炒作热情自然也高。在平稳的市场里,次新因为刚上市不久 ,没有套牢盘,而且一般流通股较小,很容易推高股价。一般次新炒作的热度也代表了市场的风险偏好。另一种是市场喜欢新概念(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新概念,新政策,高科技,新产品等)一般会被爆炒,比如前面的新能源汽车、5g、雄安新区和混改等等。
ipo 效应
如果某只大型股要 ipo,一般会带动该板块上涨,典型的如前面的360和宁德时代。
影子效应
某只股票上市了,参股它的也会涨,典型的如参股360的中信国安。在确定消息之后,连续上涨。
市场跟随联动效应
不同市场之间的互相影响及炒作,全球的金融市场基本是一体的,会如流感一样互相传染.包括对概念股的炒作。美股,港股,a 股,b 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动效应。金融地产一般是港股先炒,然后传导到 a 股。因为港股的主流是金融地产,而且港股对国内的政策消息面比较灵通,比如去年暴涨的融创中国、中国恒大就带动a股房地产的连续大涨。科技股一般是从美股传导到港股、a 股,因为纳斯达克是科技股的中心,一般对科技股是先知先觉。比如最近的5g概念和芯片概念股。
这些都是股市常见效应,小编也只知道其中一部分,你还知道哪些效应?请在评论区留言,互相学习,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