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四风”治“为官不为”


行“四风”治“为官不为”
刘云山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指出,“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 领导干部“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可谓切中其弊、正当其时。(新华网)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鲜明地提出反四风、改作风,就要反对庸官、懒官、太平官,就要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为了做事才当官,而不是为了当官才做事,更不能为了保官不做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改作风,是为了洗澡治病、轻装上阵,更好地推动改革、谋划发展。换言之,“三严”是为了“三实”,“干净”是为了“干事”,既不能拿“干事”替“不干”找理由,更不能以“干净”为“不干事”找借口。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规矩多了,干劲小了,一些人把“改作风”与“干事业”人为对立起来,不仅是对使命职责的消极逃避,也是对改进作风的误解误读。  
事实上,花拳绣腿不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光说不练不给群众办事,就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是享乐主义。占着位子却不作为,导致资源浪费、机遇流失、矛盾激化,就是严重的奢靡之风。“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就此而言,反四风、改作风,就要反对庸官、懒官、太平官,就要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为了做事才当官,而不是为了当官才做事,更不能为了保官不做事。能干事、敢担当、有作为,这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也是评判一个干部境界高低的标尺。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  
当然,倡导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也离不开激浊扬清、优胜劣汰的好环境,要形成一种让“为官尽责”者升得了迁、让“为官不为”者过不了关的好机制。一方面,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为勇于改革的干部打气。应该树立这样的导向:有为才有位,而不是有资历就有位,甚至是不出错就有位;不能做事越多风险越大,让不干事的人安安稳稳,让干事的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有对该作为不作为的干部严肃惩处,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坚决撤换,使庸官难过“上岗关”、懒官难过“考核关”、太平官难过“群众关”,让今天的“为官不为”,成为明天的“为官不易”,才能激励更多想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大显身手。

学习了,小米椒也拿了

当官的动机不纯洁,说什么都等于零!

希望这些当官的都能为老百姓办实事

先把自己腰包弄鼓了再说:lol

我是来拿小米椒得

当官不为名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我是来拿小米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