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大讯飞等国家级人工智能技术领军企业,中国智谷(重庆)还将加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重庆“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建成领先西部、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智谷核心区。
南岸区正成为继两江新区后主城另一个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2月7日,中国智谷(重庆)和重邮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在南岸智谷科技园内揭牌。这标志着南岸区在实施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率先发力。
据媒体报道,本次集中签约的项目包括阿里赛迪工业物联网、重邮讯飞人工智能学院项目等20余个大数据智能产业项目落户,签约金额超200亿元。
其中,由科大讯飞集团携手重庆邮电大学共同组建的重邮科大讯飞智能学院落户南岸茶园新区。学院计划2018年开始招生,预计到2020年基本达到在校生2100人、其中研究生900人的总规模,未来将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学院。
按规划,“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占地2.47平方公里,发展定位为“三区一城一圈”,即:特色智能产业集聚区,数据运营平台集聚区,智能制造创新集聚区,智慧生活新城和智能化生态圈。
预计到2025年,“智谷”将汇聚国内外知名智能企业30家,集聚全国性数据智能平台30个,引进培育国家级研发机构20家,涵养智能产业高端人才20万人,形成大数据智能化产业规模2000亿元。
依托科大讯飞等国家级人工智能技术领军企业,中国智谷(重庆)还将加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重庆“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建成领先西部、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智谷核心区。
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注意到,作为重庆目前增长最快的高新产业,智能产业正在成长为重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2016年,重庆智能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3500亿元,同比增长30%左右,增速快于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速 20个百分点。
2017年,重庆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100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近2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重庆智能产业已跻身全国前10位,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已经进入前8位,软件服务行业排位第13位,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在加快发展智能产业成为本届政府重要工作目标的背景下,南岸区打造影响全球的“智谷”核心区底气何在?事实上,近年来南岸区大力发展智能相关产业,在支撑智谷建设方面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
除了先后成功创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移动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
在国家工信部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中,南岸区有5个项目跻身其中,成为全市入围项目最多的区县。
数据显示,2017年,南岸的智能关联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了79.8%,税收同比增长72.4%。智能产业成为全区增长最快的产业。维沃、中交通信、中移物联网等一批龙头企业的集聚,也为南岸发展智能产业提供了助力。
截止2017年底,南岸区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的总数已突破了1000家,年销售收入已达1000亿元。位于南岸的移动终端产业基地已聚集整机及配套企业170户,移动终端全年出货量达到1亿台,实现产值476亿元。
据悉,2017年重庆手机产量达到2.58亿台,智能手机产量增长58.1%,位居全国前列。在手机产量中,南岸区已占了全市出货量的六成左右。
不过,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完成的《重庆市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在全球功能机在手机总出货量中占比仅为25%的情况下,重庆功能机出货比例仍高达47%,导致2016年重庆手机产业平均单价仅为406元,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了解,南岸区2018年将做大做强智能产业三大集群。
一是国家级科研院所集群。与科大讯飞合作共建中国智谷(重庆),建设全国首家人工智能学院、纳米研究院西南分院,完成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西部分中心专利服务平台数据终端节点建设和模块设计。全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70个。
二是智能制造集群。启动维沃二期项目,促进首云科技等企业投产,智能终端出货量1亿台。
三是物联网大数据集群。支持重庆声光电、西南集成等企业进军mems传感器、通信模组设计制造等领域,推动工业企业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平台、智慧医疗国家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等数据平台聚集。2018年智能产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
来源: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综合重庆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华龙网、南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