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成熟的太原南宫古玩市场
这小200个老民国银戒指,多钱出?我想收了!”
10月18日,夜色渐晚,南宫古玩市场即将停止营业。临街的一家铺面里,一位顾客还在与店主讨价还价。碍于记者在场,店主始终不说到底多少钱可以出手,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
南宫市场里每天都会上演这样的“碰撞”。围绕着真与假,贵与贱,“碰撞”之后成交的双方最终会寻找到一个契合点,既要满足买方的需求,又要带给卖方利益。然而,面对眼前生意带来的有赚有赔,以及市场行情变化万千的考验,旁人是很难判断买卖双方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的。
“行家”越来越多?捡漏希望日渐渺茫
“几年前我在南宫买了一个小陶罐,当时是因为喜欢那个样子,花了300多元钱买下了。本以为它就是个普通的罐子,可是去年,有个玩了多年古董的朋友居然告诉我那个罐子是汉代的,现在市场价值估计要几千元钱,当真是捡了个漏!”
10月18日,记者在太原南宫市场见到了古玩藏家冯先生,讲起这段经历,他挺开心。
古玩市场里买卖双方的博弈中,卖家和收藏者秉持的心态截然不同。多数卖家仅仅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赚钱,即便有一些物件暂时不出手,也是期盼用时间换取赚钱的空间。所以,卖家们把手上的古玩商品几乎都“吃透”了,只在保证自己收获的前提下以一个相对合适的价格出手。这点上,想要捡漏,买家必须是真的行家。而像冯先生这种“一知半解”就捡了个漏的人,实属罕见。
什么是真正的行家?就是能把一件器物看得比卖家还明白,认识得比卖家还深刻。这种买家才能在交锋中有所斩获。不过,现在即便是行家,想在南宫市场捡漏也是难上加难了。
这又是为何呢?
“收藏已经成为流行趋势,懂行的人越来越多,下手稳准狠的人越来越多。而古玩的数量却是有限的,众多藏家共同来‘分食’有限的古玩资源,能分到每个人手里的则少之又少。这就让古玩行情一年更比一年高,能不能‘玩得起’都是个问题,更别说捡漏了!”资深藏家刘先生表示。
南宫资深的玩家在实战中早就明白,能以一个公道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古玩,已经可以偷着乐了。捡漏?顺其自然吧!看运气吧!
“新仿”频现?高仿制水平专坑“二把刀”
“现在的古玩市场,‘新仿’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宣德炉,真正明代宣德年的香炉基本上只在小说里存在了,明清时期仿得地道的已属罕见了。 可以说,十件宣德炉里有九件可能都是假的。为啥呀?造假者还不是看中了这个东西流行,弄出来可以赚钱!”古玩卖家赵先生说。
看中了古玩销售巨大的利润空间,一大批“职业”造假者涌现出来,为南宫乃至全国的古玩市场“添置”了不少假货。仿品成本低,但精仿品的市场售价却几乎能与真品齐平,这也使得古玩市场的“新仿”问题几乎成为了无法根治的“顽疾”。
“新仿”器物虽然看着像老器物,但在工艺、神韵乃至年代赋予的气息方面,显然无法同老器物相比,藏家本应轻易就辨别出其中的真伪。但实际情况未必如此。
“比如说‘袁大头’,过去的仿制水平不高,仿品在边齿、包浆、银子纯度等方面都与真品有很大差距。现在不同了,造假技术不断改进,仿品做旧后甚至和真品有得一拼。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新手买家看不出真假,干脆不敢买。资深买家一眼能辨别真伪,也不会上当。而那些说懂不懂、一知半解的买家最容易上当了,觉得仿品很像真的,价格又不高,以为是‘漏’,买回来再细看就发现上当了!”刘先生说。
古玩市场充斥的“新仿”,忽悠的对象大多都是似懂非懂的“二把刀”买家们。很多“新仿”的制作者本身就是藏家,他们花大把时间、不惜成本地制作仿品,对每一个细节都把握得非常到位,成品堪称仿品中的精品,有的甚至连专家都会看“走眼”。
于是,如同古玩行师傅带徒弟一样,很多初级玩家为了防止上当,他们会找些自己信任的专家或者卖家带一带;或者几个朋友一起逛地摊,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亦或从几位熟悉的开店卖家手头拿东西,即使稍贵,就为图个放心。
古玩难有“公定价”?生意成交才是双赢
“我觉得我出的价格比较公道了。这些戒指就是解放前的,又不是先秦两汉时期的,没多大收藏价值。碰上我这样喜欢的人,你能卖上个价钱来。要是卖不出去,你不就砸在手里了!”几十分钟过去了,民国老戒指生意的买卖双方始终僵持不下。
在南宫古玩市场溜达,常听到买家在交流时谈及“谁谁买的那幅字画不值那么多,某某买下的砚台确实物有所值”,买家们也常常就东西的贵贱争个面红耳赤。古玩的价格究竟取决于什么?答案是真假、喜好、年份。
真假自不必说。喜好呢?同一件藏品对于不同藏家来讲有着不同的价值,比如,专门收集某一门类的藏家见了自己特别喜欢的玩意,即便是贵一些也要坚决下手,而捎带看看的藏家,就不会一味追涨了。
古玩行里总在说,不怕买贵,就怕不对。“高精尖”的真品即便是买的时候稍微贵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还会上涨,依旧会有人加价接手。一些资深藏家最深的体会是,自己的藏品中最值钱、涨得最多的,一定是当年“咬着牙”买下的那件东西,而那些顺手买的、没花几个小钱买的东西,即便涨价,幅度也极其有限。所以,藏家获利的法宝就是买下最好、最真的物件收藏起来,在把玩中静待升值。更多像刘先生一般真正的玩家则以为,“好东西买回来放多久都是值钱的,贵贱都不会再拿出去卖了。”
决定古玩价格的因素非常多,而真正的古玩则是没有“公定价”的。市场博弈中,买卖双方究竟谁会讨得“便宜”?
文水县的古玩卖家老张对此表示“很难说”。
“古玩生意里,不成交就谈不上贵与贱。生意成交,买家就能买到收藏价值,卖家也能得到养家糊口的利润。但只有买卖双方成交才是双赢,不成交却不一定都吃亏。”老张的这番话,好多藏家亦深有体会。
几个周末连续探访太原南宫古玩市场,逛的是地摊,看的却是人间百态。
讨价还价、喜笑怒骂、真真假假、人流如潮……这是一种复杂的感受,回想起来,好像长篇电视连续剧,精彩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