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身边的工会”,努力提升职工获得感

近年来,宁波市总工会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要求,积极探索“互联网+普惠”工作新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和职工需求导向,加快构建和完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打造职工“身边的工会”,切实提升职工获得感认同感。
牢固树立服务职工基本理念。强化基层主体和职工主角意识,坚持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以普惠服务的实际成效提升工会凝聚力、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为此,一是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宗旨,做到竭诚服务职工不动摇,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情往基层注、钱往基层投、服务往下沉,以服务促维权、服务促团结,努力做到工会普惠服务职工与履行基本职能两手都过硬。2016年出台了8个服务职工规范性文件,市总工会本级直接投入服务职工资金超过4000万元。二是工作重心上,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把基层和职工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的标准,坚持作决策、部署工作,问需于职工,问计于职工。深入开展职工队伍状况调研,通过深入基层、网络线上等途径,倾听基层和职工心声,了解职工群众实际需求,提升服务精准水平。同时,注重扩大服务外延,努力实现“三个拓展”,即:对象由单一的困难职工和劳模向普通职工拓展,内容由单一的帮困补助向职工生产生活、文化精神等方面拓展,时间由单一的季节性向常态化拓展。三是工作方式上,致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工会工作新形态,做到“问计于网、维权到网、服务上网”。从功能定位、受众对象、队伍建设、工作保障、工作评价、考核奖励等方面入手,加强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载体的统筹和管理,夯实“网络强会”基础。
用好“甬工惠”微信普惠平台。针对青年职工广泛应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高起点打造“甬工惠”微信公众号,改进工会新闻宣传方式,让职工在网上能听得到工会声音。一是坚持导向政治性。把政治性作为工会新闻宣传的生命线,充分发挥好工会新闻宣传对职工的舆论导向作用,在“甬工惠”上开辟政策解读和劳模精神等资讯专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新时期工人阶级正能量。二是突出内容可读性。围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职工的信息需求,以聚焦热点、关注难点、传播知识、拓展视野为重点,精心挑选宣传内容,激发职工阅读兴趣。运行一年半来,共发布时政新闻、工会工作、维权案例、法律知识、生活常识等各类信息1574条,总阅读量超1497万次,稳居全国工会系统微信公众号前列。三是注重语言生动性。一改传统工会新闻宣传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面孔,大胆使用“么么哒”“你造么”“醉了”等青年职工喜欢的网络语言,结合图文并茂,增强工会新闻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四是强调形式互动性。举办职工网络文化节,推出职工好声音、好技能、好书画、微电影、好演讲、好摄影、好舞蹈等七个项目比赛,点击量达996万人次;组织“相约花田、与惠同行”健步走、“最美乡村、与惠同跑”欢乐跑及“走随手拍”摄影比赛,吸引56万人次参与;开展“港城工匠”评选,点击量超230万人次,9万余人直接参与投票,在潜移默化中进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创业创新。
做活做实五一会员服务卡。秉承“一卡在手、服务无忧”的目标,继续做强“5·1服务卡”品牌。一是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克服原有中国银行版5·1卡在乡镇、农村网点少的瓶颈问题,将农信联社列为5·1服务卡新增发卡银行,形成城乡一体、两翼齐飞的发卡格局。二是着力扩大优惠力度。采取特惠优惠商惠结合和线上线下联动,推出5·1服务卡会员服务日、“六折坐地铁”、“一元看大片”、“三江满减”、每周微信推送等系列优惠活动190余项,惠及职工280余万人次,优惠金额超过560万元。蓝领通小额贷款累计为职工发放贷款9.9亿元,进一步活跃了职工创业就业氛围。三是着力提供精准服务。依据五一卡会员信息数据系统,进行会员服务和消费偏好大数据分析,进而依据实际需求增减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形式,实现更精准的服务。目前,职工会员做卡热情持续高涨,发卡量达到152万张。
圆满兑现服务职工10件实事。坚持每年推出服务职工“10件实事”,努力满足群众职工的个性化需求。一是建立“自下而上”的项目形成机制。坚持“工会怎么干,职工说了算”,在“甬工惠”推出职工需求大调查、“十件实事你来评”,以职工生活需求、工作需求、人文需求为重点,确保服务职工实事有的放矢。二是撬动社会资源形成普惠合力。会同市旅游局下发《关于推进宁波市职工疗休养工作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一批职工疗休养推介基地。与高职院校合作推出职工学历提升教育;加大与各大银行、商家及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地铁返现、优惠购物、爱心报卡、损失保险、景点旅游、志愿者便民服务等,形成全社会关爱职工群体的良好氛围。三是层层监督抓好亮诺履诺。建立工会上下双向评议制度,定期通报实事完成情况,确保年底实事全部完成,并向市委常委会汇报、向全社会公开。2016年以来组织3000名优秀科技人才和一线职工参与免费疗休养活动;流动体检车上门健康体检15000人次,组织“名医直通车四进三送”健康服务活动100余场;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参保达到130万人次,累计为8.48万参保人员支付互助保障金7204.28万元。
整合资源打造线上线下服务网。主动把工会服务职工的各项功能向网络和移动终端延伸,让职工无需出门,只要动动鼠标或手指,就能享受到工会提供的各项服务。一是不断完善“网上工会”服务功能。在“12351职工服务网”、“甬工惠”微信和5·1服务卡网站上开发“服务大厅”、“资讯大厅”、“5·1卡专区”等多个模块,囊括信息咨询、会员入会、维权帮扶、互助保障、婚恋交友、就业培训、5·1卡办理等与职工密切相关的服务功能20余项。二是创新服务模式。逐步完善“在线律师”、“在线就业”、“在线互保”、“惠员认证”等服务项目,开辟特约商户搜索引擎和地铁返现查询系统,方便广大职工获得工会服务。如“在线互保”服务项目中,采取网络申报、快递寄送、网银转账“一体化”方式,帮助办理报销手续的职工少跑路,实现工会服务职工零距离。三是着力推动各级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宁波五一广场3月中旬正式开业,宁波工人疗养院也将试运行;镇海、鄞州等7家区域性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半小时职工文化圈和以基层自活动为主体、上级送文化为补充的基层文体活动机制逐步形成。四是完善四级职工服务网络。各区县(市)上下联动,积极搭建服务网、推出微信号、建设服务站点,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网络。4951家企业建立内部帮困基金,覆盖职工200多万,市、县、乡镇街道、企业四级帮困基金总额达3.6亿元。全市工会接待职工劳动法律法规咨询求助4486件(共计5843人次),受理集体访63件次、涉及职工827人次,提供法律援助2840件,涉及金额4344多万元。
服务职工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宁波工会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上级工会部署,不断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创新,把宁波各级工会组织建设的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团结引领广大职工为名城名都建设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