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古镇展新姿。
山花烂漫、鸟语花香,去青龙古镇感受古今时空的穿越,到青草坡体会田园风情的惬意,听三郎洞外水声潺潺,看板寺山顶蓝天白云……今年的“五一”小长假,阳曲县是太原市周边人气最旺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特别是阳曲县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阳曲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重点工作和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原先旅游产业十分薄弱的情况下,高起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2016年,阳曲县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500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近日,记者走进这个被称为“太原后花园”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晋首邑”,旅游优势得天独厚
“河千里一曲,曲当其阳,是谓阳曲。”阳曲,始建于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地处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之脊梁地带,扼守太原的北大门,史称“三晋首邑”。广阔的地域面积、古老的人文历史、原始的自然生态、淳朴的民风民俗为阳曲遗存了丰厚的文物旅游资源。
阳曲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全县不可移动文物57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4处,市级24处,县级100处,是“中国传统文化旅游大县”。
“阳曲县曾经诞生了郭子仪、狄仁杰、傅山、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的书写者马文蔚等众多的历史名人。有云雾笼罩、巍峨秀美的小五台山;有据守险隘、万夫莫开的天门关、石岭关;有汾水绕山脚、寺庙挂山畔的悬泉寺;有松林葱郁、清凉恬静的三藏寺;有藏卧深谷、求神问道的红峗山;有北方圣地、忏悔朝拜的阪泉山圣母堂等各朝代的艺术精品;有青龙古镇、上原、三畛、北社等古镇古村还原历史;还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农家乐,形成了阳曲上风、上水、人文生态旅游和黄土风情之旅的奇观。”在阳曲县文物旅游局局长金润全的眼中,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是阳曲县打造全域旅游的基础。
据了解,阳曲县现有国家3A级旅游景点1个、“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山西最美乡村”1个。现已成型的景点20余处,有青龙古镇、阳曲历史博物馆、板寺山、安阳山庄、宏旺生态、青草坡乡村庄园、西门庄园、香槟壹号、卧龙湾生态观光园、嘉豪山庄、龙王沟生态园、汾河二库悬泉寺、吉家岗、店子底等。其中青龙古镇被评为全国传统古村落、全省十大新锐景区,青草坡乡村庄园已被评为国家级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嘉豪山庄、香槟壹号为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有旅行社门市部8家。全县年接待游客达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00万元。
全域旅游的阳曲模式
阳曲拥有令人羡慕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而临近省城的区位优势,更为该县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机。为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阳曲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阳曲作为创建全域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全力推进农家乐、扶贫客栈、农家庄园建设,营造了全县上下一盘棋,发展全域旅游的浓厚氛围。
“我们编制了全域旅游规划,针对乡村旅游涉及面广、关联性强的特点,鼓励和支持所有从事采摘园、观赏园、农家庄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经营户,出台了《农家乐、农家客栈扶持奖励办法》《农家庄园、采摘园、观赏园扶持奖励办法》,极大地调动了经营户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金润全说,发展全域旅游就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阳曲县的老百姓已经尝到了旅游的甜头。
“我们围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快‘旅游+脱贫’的有效对接,在全县推广‘房屋土地挣租金,上班打工挣薪金,旅游服务挣现金’的‘三金促脱贫’,让农民收入多元化。”
黄寨镇上安村有54户158人,青草坡乡村旅游园区开发前,上安村不通水,不通路,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主要以种植谷子、玉米为主,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贫困人口占到90%,是典型的贫困村。
“实施村企共建青草坡乡村庄园后,全村还有40多人在青草坡乡村庄园打工,人均月收入近2000元,年人均增收约1.5万元。上安村的贫困人口由原来的49户143人减少到目前的5户15人。上安村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成功入选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在将旅游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的同时,阳曲县还在营造旅游氛围方面大做文章。近年来,该县着力打造“黄土风情游”“名镇古村游”“户外骑行游”“美丽乡村游”“宗教文化游”“经典红色游”六大品牌,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类宣传推介活动。
“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媒体的宣传作用,山西科技贝竹通有限公司对我县‘就近阳曲县,旅游更方便’享青青旅游线路进行了系列宣传,并通过省城多家媒体进行宣传,向外界展示了我县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
金润全局长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全域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阳曲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对从旅人员进行培训。举办了阳曲县全域旅游发展暨旅游扶贫培训会,阳曲县县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会,组织全县各乡镇、重点村、农家乐经营户进行学习,通过培训增强了经营户的发展意识、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明确了方向,提升了意识。
阳曲县对全域旅游的大胆探索、扎实推进,强有力地证明着:“绿水青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而发展全域旅游的“阳曲模式”也为更多的兄弟县市提供了借鉴。
2020年,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1.5亿元
在全域旅游时代,阳曲县先行先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阳曲县目前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难题亟需克服。
“由于县财政困难,导致资金投入有限,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文物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景区提档升级缓慢。我们特别希望省市能够给予资金扶持,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我们还亟需引进专业人才,提高‘领导抓旅’能力,加大‘政策支旅’力度,形成全域旅游的强大合力。”
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是阳曲县面对如何推动经济转型这一命题做出的最新解答。县委书记刘晋萍表示,该县确立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是:“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
“具体来说,就是以杨兴河文化旅游综合产业带为龙头,青龙古镇、华夏文明主题公园为旗舰,板寺山、三郎洞等精品旅游线路为支撑,青草坡等生态农庄为基础,以星罗棋布的农家乐为辐射,打造旅游发展新格局。”
金润全局长告诉记者,下一步,阳曲县将依托区位交通、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禀赋,倾力打造“一带、两线、六区、多点”的旅游发展新格局,重点打造“田园风光、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农业旅游项目,到2020年,全县发展30个宜居宜业宜游乡村,300户农家乐院落,旅游人数达到500万人,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1.5亿元,解决周边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使乡村旅游成为该县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同时,我们将继续规划旅游线路,抓好旅游产品包装,启动互联网+旅游宣传模式,促进旅游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促进全县新型业态融合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述发展定位并非无的放矢。如今的阳曲县,区位优势明显,正逐渐成为省城及周边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散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天蓝水清,张拔白桃、中兵酥梨、河上咀豆腐、阳曲小米等名优土特产品众多,人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其依托省城发展周边游提供了最佳条件。
“如今,阳曲全县正以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面向省内、国内乃至全球的游客市场,努力打造兼具观赏、体验功能的最具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休闲度假首选地。通过全境整合旅游资源、全域布局景区景点、全面创新旅游产品、全力满足游客需求、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力求让阳曲旅游资源更加优化、空间更加有序、产品更加丰富、产业更加发达。阳曲文化厚重,山水多情,人民好客,不仅是旅游观光的极佳之地,也是旅游投资开发的理想选择,欢迎您到阳曲来。”金润全满怀自信地说。(发展导报记者毕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