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新市墟集贸市场“群众路线”长期被淹,何时见天日

道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群众每天起居的连接点,她的平坦与通畅状况不仅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反映当地政府民生政策的亲民程度。灵山新市墟集贸市场有一条“东首路”,她是全墟群众每天必经之路线,所以叫“群众路线”,她长年时常泡水,群众反映强烈,新市居委会多次向镇政府反映此事,镇政府也派工作工员到现场勘察,但就是解决不了,她让群众很闹心。
11月13日,有一群众给我打电话反映,灵山镇新市墟集贸市场“东首路”,2012年以来长期积水,群众多次向灵山镇政府反映,至今未得到解决,群众苦不堪言。15日,海口网问政观察员一行4人前往现场调查。
一、新市墟集贸市场繁荣,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当我们到达“东首路”时,群众主动向我们反映意见,我们被团团围住。新市墟集贸市场位于海口市南渡江东岸,距琼州大桥东南1.5公里处,地理位置平坦,临近海府地区,是灵山镇三大农贸市场之一,市场经济非常繁荣,是周边200个自然村群众和农产品的聚集地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种植水稻,外出务工(主要建筑手工业)以及经营个体生意为主。据群众介绍,集贸市场每天销量生猪200头,中档茶馆20家,相当于县级市场。
二、“东首路”是集贸市场必经之路,长年淹水,群众怨声强烈
1、“东首路”现状,已严重影响集贸市场繁荣,影响群众日常生活。
“东首路”是进出集贸市场必经路之一(有两条大路进入该市场),宽约6米,长约30米,两旁住着居民和生意铺面,路面凹凸不平,不同程度积水,有的路段水深约50厘米,有的路段的水差点漫过居民房平面线。
2、“东首路”已成为群众的埋怨路,政府很没面子。
陈某,生意人,在集贸市场开茶馆已有5年,他每个月房租5000元,路没被淹时,生意很好;今年生意明显下降,能交房租都成问题。
3、吴大妈,卖菜生意人,由于路段长期泡水,来往人多,她只好把菜放在水边卖,看到我们到来,她主动站起来,说一声:“这路早该修,政府人员都去哪了?”。
4、王某,三轮车司机,看到我们到来,主动下车与我打招呼,政府部门太不象样了,集贸市场这么热闹,路也不修一下,什么群众路线,一条路长年不修,群众路线在哪里?我们是同情,也很无语。
5、陈某,应该是居民,他主动给我们反映,上次台风时,由于水很深,一位居民回家经过“东首路”时,还被玻璃划破脚,缝了十八针。
三、三位书记回话,何时走“群众路线”,何处是盼头
1、新市墟居委会书记回应。18日上午8:55分,我给他打电话反映此事,他说,他们已多次向镇政府反映此事,镇政府也派人到现场勘察了,具体什么时候修建,他们也不清楚。
2、灵山镇政府熊(可能是同音)书记回应。18日上午9:05分,我给熊书记打电话反映此事,他说,他刚上任不久,不清楚情况,叫我跟张镇长联系,并把张镇长电话口述给我。
3、灵山镇张镇长回应。18日下午3:20分,我给张镇长打电话反映此事,他说,镇政府已知道此事,并把情况反映给美兰区政府。道路是由区政府统一规划修建,近期将对“东首路”进行维护。
后语
在一定意义上讲,道路不仅肩负着群众的交通功能,而且紧密连接着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十八大精神中讲到,要深入实践群众路线,加强党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关心群众之事是我党的宗旨,解决群众之事是我党的目的,重点解决群众反映最为强烈、呼声最多、涉及人数最广的群众之事。“东首路”是群众进出新市墟集贸市场的必经之路,路线破坏严重,群众埋怨呼声之烈。这“群众路线”得不到解决,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应该反醒反醒了。
以上材料均有依据,有图片。以上为问政篇,建设篇(关于海口城镇建设以后再写)。
参加调查“问政观察员”名单:潘德明、张星、蓝色天空和江水;执笔:江水
2014年11月18日•海口

尊敬的网友:您通过网络问政系统投诉灵山新市墟东首路常年积水的问题我区已收悉。现答复如下:经查,来信中所提“东首路”位于新市墟,长约30米,宽约6米,是进出集贸市场的道路之一。由于该道路的排水管网系统等各项指标均不具备,所以逢雨必淹。该事经新市村委会向灵山镇政府反馈后,镇政府已派工作人员到现场勘察,并将此事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经测算,该道路排水管网系统工程所需费用预计为16万,由于镇政府资金紧缺,镇政府和新市村村委会研究决定,该项资金由镇政府和村里各承担一半。目前,村里仅筹资到2万元,现在新市村委会书记和村干部也正在积极号召村民自筹。待资金一到位,便会立即施工解决此条路排水问题。对留言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我们将督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感谢您对美兰区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并给予监督。(联系人:林翔,电话:65722057)
【美兰区政府办-美兰区政府办公室-潘丽雅】 2014-11-19 15: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