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分组还能这么玩?99%的人都不知道!

全文共5290字,阅读时间大约14分钟作者|项兰雯编辑|牛虻
做过培训的人大多都知道,如果培训中有很多的讨论、互动,常常需要在培训开场时,将学员分成人数均等的几个小组。
这样可以在培训与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分组呈现、小组竞赛等环节,激发学员的参与度与投入度,从而促进学员的学习效果。
1
“传统”分组方式
培训经验或分享经验丰富的培训师见识过的分组方式应该非常多,首先介绍3种常用的分组方式给大家,并对每种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做个归纳:
1、自由分组——学员进入到培训教室,只需要确保每组人数均等,可以自由选座位就坐。
优势:分组效率高,学员放松自在。
不足:学员之间缺乏更广泛更深入的连接。
成年人内在渴望安全,所以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一定会首选自己熟悉的人坐在一起,这样以来跨团队、跨部门、部门内不熟悉的人还是没有机会连接和沟通。
此外,太熟悉的人在一起学习,如果培训不够吸引人,学员就会私下聊天,干扰课程进程,他们自身的参与度也会下降。
2、报数分组——按照人数均分为n组,然后大家从1到n循环报数,即:1,2,3……n,1,2,3……n,报数结束后,所有数1的一组,数2的一组……以此类推。
优势:这种方式分组效率高。
很快,报数的过程大家也会很专注,要不然很容易忘记了自己数的是几,培训师也可以因为大家易忘的特点,在开始报数前幽默的进行提示。
对于还没有接触过这种分组方式的人来说,会觉得简单有趣。
不足:因为太常用,这种方式学员可能很熟悉了,特别是一个培训学习氛围浓厚的企业或团体,还没等你说完分组和报数规则,学员已经按耐不住听不下去了。
此外,如果人数较多,学员报数时间长,结束后很可能记不住自己报的是几了。
3、指定分组——有时企业对于人员的分组安排有特殊的要求,比如:希望同部门或跨部门的人员在一起,年龄相仿或年龄跨度大的在一起,职位相近或职位差不大的人员在一起等。
当有这些特殊要求时,常常需要将人员名单提前收集,并事前进行分组,可以在学习桌上提前摆好桌牌,大家对号入座即可。
优势:分组提前设计,现场效率高;能实现企业的特定需求。
比如:促进新老员工交流和融合;促进跨部门协作和沟通。
不足:事先分好的小组常让学员感觉到“被安排”,他们的参与感不够高。
也会感觉到是领导的特意安排,内在会有一丝抗拒,在培训初始的阶段,常常不容易打开自己。
在年龄、职级差别大的小组内,经验较少、职级相对低的伙伴会有所顾虑,不敢过多发言或真实表达。
假如培训师可以设定一些学习约定,或创造一些有趣的活动促进学员间打破差异,反而会有更好的共创和交流效果,也会打破学员过往对彼此固有的一些认知。
谈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到底分组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要分组呢?不分不行吗?
当我们清楚的了解和理解了分组的价值,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创造出不同的分组方式,有力的支持每一次培训或分享效果的达成。
同时还能贴近企业或学员对培训个性化的实际需求。
2
培训分组6大价值
首先,分组的环节基本都在培训或分享开始进行,属于开场的重要一环,一个有效的培训或分享的开场,会对培训后续的学员参与度、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会对培训师了解学员、放松自我、与学员建立信任发挥积极的影响。
每个小组的人数在5-8人之间,太少无法发挥小组成员智慧彼此激发与共创的优势,太多则无法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和贡献自己的智慧。
那么好的分组会给培训创造哪些价值呢?
这里为大家分享经过不断尝试和很多人的经验总结,培训分组创造出的6大重要价值:
1、引发好奇
成年人总是看待世界是一成不变的。
对很多事物都丧失兴趣。听到培训,他们常常带着被动的、被指派。
因为要积累学分等各种心态进入培训教室,所以,好的分组活动能让学员看到这里有我所不知道的东西。
有我没想到的事情发生,那时他内在的那个孩子的状态就被激发出来,他的好奇心就开始引领着他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了。
2、打破先入为主
这个目的和引发好奇相关。
这几年企业、组织、个人对于学习、参加培训的熟悉度与日俱增。
所以在他们听到需要参加培训时,对于培训的内容、形式、培训师已然在头脑之中形成了固定的一些看法。
当他们带着这些看法进入培训场地时,常常有这样的内在对话“还是那样、不就是这样、不外乎这样……”这些想法会阻碍学员的学习。
所以,如果在分组时能够让学员看到、听到、感受到与他自己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之外不一样的东西,那么对抗的力量会一下被攻破。
学习的时机就到来了!学员真正的学习就开始了。
3、提升乐趣
我们所处的时代,节奏更快、信息更多、要求更高,很多人看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疲惫、厌倦、重复的感觉越来越强,内心变得有些麻木。
可是,成年人是长着大身体的婴儿,不论外表看起来多么严肃、多么冷酷,一旦有机会激活内在的孩童之心,呈现在你面前的完全是另一个人。
因此,让分组更有趣吧!分组时,可以有探索、有团队合作、有未知,有任何可以吸引孩子的元素,这些元素都会让人们感受到乐趣,感觉有意思、好玩。
于是,他们开始像孩子一样参与,这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前提。
4、建立连接
每个人内在深层的本质都是爱,都渴望与他人建立连接。
你可以回想下任何一次你参加的活动,当你和周围的人们熟悉起来时,你会感受到放松、和谐、安全,相反,你会感到不安、恐惧、紧张。
当学员处在后面的这种感觉之中,又怎会有良好的学习发生呢?
所以,分组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在于让在教室中的这些人之间建立连接,建立关系,这份连接范围越大越好,不局限在一个小组内。
当关系一旦建立,大家就放松下来,开始用自己的注意力关注于学习本身,而不是聚焦在周围的不安之中。
人在意识层面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同一时间最多4个焦点,请不要让你的学员把他的焦点都放在那些阻碍学习的因素之上。
5、建立归属感
每个人都渴望属于一个固定的群体,这是从哺乳动物开始就出现的内在需求。
在这个群体之中,我们感受到信任、尊重和爱,感受到对彼此的需要和依赖,感受到我们在一起可以创造成果。
分组的过程就是让学员去寻找归属的过程。
当他们来到一个共同的小组,这份归属感就建立起来,如果加入一些有趣的小组竞赛、讨论、呈现环节。
很快的大家就会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学习的进程会加快,团队之间的智慧连接会增强,整个学习团体的学习成果会更丰盛。
6、与内容相关联
这个价值对培训师来说应该是比较高的要求。
你如何分组、小组形成的过程和培训的主题、内容是有一定关联的,而不只是一个活动或游戏,热闹一下而已。
假如在你进行分组设计时,能够考虑到和内容主题的相关性,又或者与学员参与培训需要的状态等有关,分组的价值感就会更高。
学员会在参与的同时对培训有更多的好奇,更多的思考,更深的理解。
3
我的创意分组法
那么,除了文章开始介绍常用的分组方式,充分结合培训分组的6大价值,接下来就为大家揭晓我在培训中常用的5种创意分组方式:
1、拼图分组
培训师可以将培训主题或自己希望建立的学习约定、希望学员具有的学习状态等的关键词,用彩色特殊字体写好,并用硬质的纸张打印和剪裁出来。
根据全体学员的梳理和分组的人数进行剪裁。培训前,将这些割裂的汉字拼图块打乱,分开放置在各组中。
学员进入时,一定找熟人一起,这就正好中了你的招,他们会拿到不同的拼图角,寻找学习中真正的团队伙伴。
在寻找伙伴的过程中,他们开始玩儿起来,在整个人群中寻找伙伴,和大多人建立连接,最终找到自己的团队。
下面是一个例子:
在一次培训师培训的课程中,我希望大家在整个过程中带着“快乐学习”的状态参与其中,所以根据学员人数(20人)将大家分为4组,每个组分别需要拼出“快、乐、学、习”。这四个字被打印成不同的颜色,裁剪出来,每个字随意剪成5块,将4个字所有剪好的拼图块均匀的分散打乱后。反过来混合放在每个组的桌子上,还可以压在其他的小组学习物品下,这样在你没有公布前,大家并不知道这个隐藏的秘密和任务。当分组任务开始后,大家在桌子上找到这些剪开的看不出是什么字的剪纸块,走动、叫喊着找规律,找伙伴。最后在颜色上看到规律,5个人凑在一起拼拼看是什么,当拼出字来,大家都十分欣喜。接下来,还可以添加的任务就是请大家围绕拿到的字给自己的团队起名字。这样以来,起队名也变得更加有趣有新意了。
大家可以根据你所进行的培训或分享主题、人数等来设计用哪些字来剪裁拼图、每个字需要剪成几块。
需要注意的是你需要准确的知道参加培训的人数,这样能确保拼图分组的精准性,确保你做准备时有章可循。
2、糖块分组
有一些糖果是大家记忆非常深刻的,比如:大白兔、话梅、大虾酥、黑糖话梅、阿尔卑斯、怡口莲等。我常常在培训时用这些糖果来进行分组。
根据学员的人数选择合适的组数,一般在4-6组,选择几种糖果,根据每个小组的人数准备每种糖果的数量,混合与小组人数相同的不同糖果放在小组桌子上。
当学员进入教室,看到糖果就会觉得有趣,常听他们说“今天的培训还给糖吃?”你需要卖个关子提示大家现在还不能偷吃糖哦。
同样的,大家会习惯和熟悉的人一起做,等到了分组的环节,请大家挑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糖果。
大家都拿好后,你就可以告诉大家,拿到相同糖果的伙伴就是学习中的团队伙伴,建立新的小组。
接下来同样可以让大家用小组拿到的糖果来给团队命名,队名需要包括这种糖果的元素或特点,需要充满创意。
3、色彩分组
颜色能够很好的激发人们的大脑皮层,促进学员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热情。可以借用不同的颜色对学员或参与者进行分组。
我曾经在创新培训课程中选用mm豆来进行分组。不同颜色的mm豆混在一起,根据人数和组数选择一共多少颗、几种颜色。
然后在学员进教室的时候就可以每人挑一种颜色,提示大家先不着急吃。
等到分组环节,就可以告诉大家分组的秘密了,大家会一下子恍然大悟,选择了相同颜色m豆的伙伴就在同一个组。
可以紧随其后的环节就是,用这种颜色来为团队命名,这时候你能听到很多充满创意和惊喜的队名哦。
4、形状分组
不同的形状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同样会刺激人们的大脑皮层更好的发挥创意。你可以找到不同形状的物品来进行分组。
在一次半天沙龙的分享中,我用到了这种分组方式。我借用的物品是超市里的形状饼干,有圆形、五角星形、长条形、三角形等。
根据人数和小组数,选择饼干总数和每种形状的饼干数,剩下的操作方式和上面分享的基本一致。
如果接下来可以增加一点不同的话,你可以请每个小组分享不同形状代表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意义?为什么大家喜欢这种形状?
5、任务分组
最后介绍的是一种整合以上几种方式的分组,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在1天以上的培训中更加适合。
同时,这种方式会在增加团队凝聚、打破部门界限、展现不同优势等方面凸显它的优势。
上个月我为某企业进行的一次团队教练中就用到了这种方式。
五个小组,五个任务,每个小组的任务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因为企业提前进行了指定的分组。
但是并不希望员工发现,就策划了不同的任务,将所有任务需要用到的素材分散放在每个人的任务信封中。
第一组:拼图。就是今天介绍的第一种方式,拼图用到的字是此次培训的主题“联结共创展望”。
这6个字被裁成很多碎片的拼图,伙伴需要先找到所有的部分,然后拼出字(大家并不知道有哪些字),完成后用6个字送给大家一句话。
第二组:拼猴学猴。因为今年是猴年,我想到可以大家拿到不同的猴的剪纸,这些剪纸被剪开了,所以小组需要先把猴子拼出来,然后用肢体动作模仿剪纸上的猴子姿态,并给大家拜年。
第三组:七巧板拼动物。7块木块被打散,小伙伴需要找到他们,然后根据我设置的任务书,拼出3种不同的动物。
第四组:姓名藏头诗。这个组的伙伴是所有伙伴中唯一没有素材的,他们一开始很困惑,还跑来找我说忘记放东西了。
但没过一会,就发现有一些伙伴和自己一样,于是拿着信封中的任务书开始完成任务——用6个人的名字的全部或部分创作一首不少于4行的诗。
第五组:糖果写歌。最后小组大家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