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绍兴籍科学家杨启法参与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人造太阳 ..


“人造太阳”ITER项目是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主导,35国共同参与的超级核工程,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
由于其研究的受控核聚变获得能量原理与太阳释放光热相同,故也称为“人造太阳”。
不过据原核科工业第八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绍廉介绍,原计划于2019年完成建设的ITER项目正面临推迟可能,原因是难度太大。公开资料显示,ITER实验堆高度为24米,直径30米,计划产生等离子体的体积为840立方米,维持时间为400秒,聚变能500兆瓦。 至于近年来逐渐被更多人关心的核安全问题,陈绍廉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解释称:“核电站能量的释放方式是缓慢受控制的,所以核电站不会像原子弹一样发生爆炸。在核电站的设计和建设中,核岛有四道屏障,核电站周围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做一次X光透视的十分之一。并且,国家核电站选址标准非常严格,核电站必须远离地震断裂带和历史地震界别高的地方。”ITERITER项目,俗称:“人造太阳项目”。国家于2010年启动,国家科技部对这一相当于两弹一星的重大工程项目负责人颁发了聘书。新昌知新中学学生杨启法是其中之一大会为13项立项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颁发了聘书。他们分别是:刘仪(HL-2A高时空分辨等离子体诊断研究,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崔正英(HL-2A上H模研究,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雷光玖(HL-2A强流中性束加热关键技术研究,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郭后扬(EAST先进偏滤器物理研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丁伯江(EAST低杂波电流驱动研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高翔(ITPA基础物理问题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秦宏(托卡马克相关基础实验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于克训(托卡马克装置若干基础技术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燕青芝(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基础研究,北京科技大学)、赵燕平(ITER高功率射频加热单元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李茂生(次临界能源堆物理设计及相关实验校验研究,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罗德礼(TBM涉氚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杨启法(TBM堆内辐照在线产氚试验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这个造出来可以向外太空放大信号发送吗,三体人说不定会来

我是来看有没有人说要抵制建这东西的~

骄傲!!!

是不是核电站?

人家不认识我何为骄傲!

造方舟的核动力发动机吗

造福人类还仅仅觉得是高端而砸钱?

搞不好人类就把自己给灭了

楼主挺会攀亲的嘛?他是绍兴人又怎么样!

炸起来岂不是更厉害

可控核聚变装置。他是哪儿人关我鸟事,又关你鸟事?

只要是中国人我都骄傲的,要是能突破,大气污染就没了,能说没有关系?

穷攀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