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就被歧视,我们是被歧视过来的一代人


看到一个家长发的帖子,忍不住要吐槽一下我们的“素质教育”。把孩子分为三流九等,这就是我们的“素质教育”;用“走班”这种新名词掩饰对学生的歧视,这就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只顾升学率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这就是我们的“素质教育”。
我们说平等、平等,但在学校歧视就开始了,我们就是被歧视过来的一代人。在读书的时候被区别对待,出了社会照样被区别对待。如果说,混社会就不能玻璃心,就活该承受社会的现实与残酷。那请保持学校的纯洁,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每个人的智商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这点不可否认。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年段的学生,都齐刷刷考出高分。神童之所谓为神童,就是他天赋异禀、出类拔萃。但实际上呢,多数学生只是普通的一般人。还有一些是低于一般水平的人,也就是某些校领导和老师口中的“差生”、“A班生”。
既然是素质教育,既然都是交了学费进来的,就应该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是的,你们口中所谓的“差生”有些确实是不要读书的、不求上进的主儿。但也不排除那些本身想好好学习,但能力不够的学生。难道这些学生就应该被安排到“A班” 吗?
学校追求升学率也没有错,无非就是为了一个好的口碑和生源。但在追求这些名利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兼顾一下学生的利益和身心健康。当一个学生被强制安排到“A班”,当一个学生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当老师和学校都开始放弃这个学生。你认为他还有可能花心思在学习上吗?我不知道这对老师和学校意味着什么?是顾全大局的策略?都说对待学生要向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你会让你家的孩子在所谓的“A班”呆着,置之不理?
学校啊!你可以世俗,但请不要市侩。在关注成绩的同时,也关注一下孩子的身心健康。

社会就是这样 每个百来年 改变不了

一声叹息!

我还是觉得心态吧~~~人家在学习上比你优秀~那没办法~但是通过家长社会的引导 在某些方面比那些优等生更加优秀~~~

现在的学校,就是市场经济

反过头来一看,当年被歧视的小孩现在已经是人生赢家了,而所谓的好学生也是给这些差生打打工。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学习好就是一切不光老师要改变这个观念,家长也要改变

说的好听,难道不走班就不能因材施教。在原来大班时,都能因材施教,教育质量都吹得不错,现在小班了,倒不能因材施教了,弄出一个走班,名字倒是时髦,会不会又让一批人成为牺牲品。
国家三令五申,要教育均衡,不能搞任何形式的快慢班,实验班。这种走班,就是原来分快慢班的幽灵。就是打击一批学生的自尊,伤害一批学生的身心,换一些人的“政绩”。可怜的"A"班生,将成为永抹不去的烙印,成为背在人生路上的枷锁。救救孩子。

社会也是如此,穷人低人一等

有些学校总喜欢分班,实验班,重点班,尖子班,辅导班,照顾班,强师班,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校领导个人创收班。

不论什么班,有钱想进什么班就进什么班,何必纠结A班B班C班?那是穷人家才困惑的。

你这种人有什么好的心态,还说别人心态不好。你这种都不能让其他人都享有公平待遇的人,你不配来评论

我认为这样分不能说受歧视,如果让他到基础好的班去,周围都是成绩好的学生,他反而每次考试都会有自卑感,同时还会受到一些同学嘲笑,反而影响到他的心理,在差班,大家都差不多,每次考试或许象上面写的那个学生,这么努力反而成了班上的前几名,反而促进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他的自信心,反而会更努力读书,最终会在高中时进入快班,有些孩子初中成绩差到后来突然成绩上去了高中反而读书很好了,这种现象也不少吧

阿三 又发病了吧~~~赶紧看病~~~你在城建发的不够 又到杂谈来了 艾玛 吓死我了~~~

我家小孩在上幼儿园大班,因为没报老师的兴趣班,现在老师对我家小孩不管不顾了,都后悔当初怎么不去捧场呢,现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学生苦,爹娘累,这个社会肿么了?

对的~我总是觉得 有些人借着平等的幌子 搞一些有必要没必要的东西~~~人这一辈子多半是要靠自己的~而且每个人在不同方面都有不同方面的天赋~为何沉溺和纠结于读书上~当今的社会已经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了~只要有能力 照样被社会认同~当然我的观念可能比较偏激~~~我觉得一切的事情都是从做好 人开始~心理教育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远比那些分数重要的多~

我觉得这点小事都承受不了,以后有什么用?人不会读书有很多,但是他们会做人!

妈呀那我做了个正确的选择,选兴趣班的时候问班主任我孩子适合上什么班?叫她推荐一下,结果就说的是她教的,我说那好吧就这个!之后老师没怎么说他不好了。

这个就叫走班?我们那里二三十年前就这样搞了

我们以前没碰到过这样的呀,以后要长点心了。希望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这样,只能自认倒霉了……

说难听点叫分三六九等,说好听点就是因材施教

小时候批评、体罚很多的,现在的话估计家长都吵翻了

求你别来祸害人了,你这种不懂平等、公平的人别出来。

这样的例子少举,差生当老板也就遇到了好时候,过了那个时间,社会还是看重知识的。

新加坡小学一年级入学时要做个智力测试,好的进好校,差的进差校。

教育孩子更多的是要充满自信心与努力奋斗的精神,自古中外许多名人就是靠自己努力而登上人生的顶峰,而不是一定出于名校,尖子班。光中国不少朝代皇帝就没读过什么书

对的~ 很多人纠结于不断追求教育的硬件~却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哎~~~

万事读书为重,几千年来还是改不了,现在装修工人工资多少一天,人家读了多少书?大学毕业生多少一天?这个社会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能用得上的技术,不可否认有手艺再加知识最好,但是有些人就是不喜欢学校填鸭式的教育,对于手艺的学习却是学习神速。如果我小孩学习不好,那就往其他方向发展,为什么要抱着学习的树吊死,人生的成功俗一点还是看生活水平如何

这么分也有人家的道理,有些孩子天生不喜欢读书,跟一群天生喜欢读书的在一起,累不累,人家30秒能做出的题目,给他三天也做不出来,这样的孩子放在一起真的好吗?读书并不是唯一出路,360行,行行出状元,其实是家长自己觉得没面子罢了。已经分进A班了,那不如端正自己的心态,让孩子找到一条自己喜欢的路,将来说不定走的比什么BC班的人都远,光抱怨社会不公没任何好处。家长心态好了,孩子也不会觉得那么难受。很多时候孩子承受的太多家长的期望。如果家长觉得自家孩子不行,低人一等了,孩子也会这样想,反之,家长心态端正。孩子大大方方的做喜欢做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呢。成才的道路真的不止读书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