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六天跌掉两个月涨幅,最近市场怎么了?

从上周五-本周五的六个交易日里,上证指数连续下跌百点,甚至在周一出现久违了的“百股跌停”现象,将两月份春节以后的指数涨幅尽数吞没,创下历史或阶段性新低的股票比比皆是。之前遭到爆炒的次新股、高送转,以及雄安概念股连续多日下跌,仅在04.17-04.21这五天时间里,次新股中的清源股份跌幅40%,雄安概念股中的保变电气跌幅27%,唐山港25%,等等,不一而足。除少数机构抱团的绩优蓝筹股以外,市场全线近墨,更时不时出现如印记传媒这样的“闪崩股”,瞬间砸到跌停。市场到底怎么了?
笔者自清明节以后,连续发文多次提示市场风险,尤其是在面对当时市场主流的“3300点吹弹立破”的观点时,笔者指出,沪指正在走“喇叭形”的顶部结构,随时警惕百点暴跌和百股跌停。当然,技术走势只是一种“表象”,或者说是“结果”,深层次的原因到底何在呢?
---------------------------------------------------------------------------------------------------------------------
(1)银行“委外资金”大举撤离。这是引发指数连续下跌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什么是银行委外资金?就是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募集到的或自有的、委托其他非银机构代为投资管理的资金,例如券商资管、基金和保险机构。这部分委外资金,大多数都投向债券市场,也有一些投向股市甚至是期市以求超额回报,中证报估计理财产品的委外资金规模达到5、6万亿元。郭树清履新银监会以后,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监管,四月初银监会发布46号文,要求严厉打击理财资金空转套利,于是在4月中下旬以后市场开始溃退。
具体来看,委外资金投向于股票市场的那部分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银行委外资金投向股票,有的是通过券商资管计划,有的是投向基金公司的打新基金。据广发证券,工商银行一季度末委外资金为2000亿,建行委外约1000亿,工行、建行、中信和兴业是委外大户。这些委外资金,有的从年初开始已经在赎回,而近期更是加快了步伐,甚至有传言称某国有大行近日大举赎回了近千亿的委外,对债市和股市的影响可想而知。
由于委外业务属于表外业务,是监管的灰色地带,具体有多少资金流入股市也难以测算。但如果这么想,假设有20%左右的委外资金流入股市则约有1万亿的规模,再减一半也有5000亿的规模,要知道证金公司在2015年两次救市所使用的资金也只有几千亿。尤其是这部分投资股票的委外资金以大盘股居多,如果面临全部赎回,后果难以想象,甚至可以说不啻股灾。
事实上,4月12号临近尾盘时,兴业银行和中国平安出现的股价闪崩就可以看作是委外资金撤离股市的一个信号。当天下午,兴业银行股价遭大单抛售,瞬间跌逾7%,中国平安闪崩3%,消息说是中信建投的资管账户抛售所致,估计也是银行委外资金的可能性大,流动性紧缺导致一次性抛售。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银行业的严格监管和金融反腐首先反映在市场对银行股价的预期上。民生银行已经连跌四个月,出现非常难看的走势。委外资金的撤离会导致流动性紧张,市场利率上行,从整体上抑制市场估值。从这一点来看,熊市特征凸显,投资者尤其需要注意。
(2)彻查市场操纵,游资庄家撤离。刘士余上任后,在市场监管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严格管控,曝露并处罚了一大批操纵市场的资金,其中尤以温州帮为甚。这伙游资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短期内大量吃进筹码,联合暴力拉升股价,吸引投机者入场博弈,随后又用极为暴力的跌停板出货法“割韭菜”,将散户套牢在山顶上。
从上周起具有“温州帮”操纵特色的一批庄股连续“闪崩”,并把市场上其他游资操纵的股票,炒壳股、次新股和高送转的投机资金全部拖下水,也挫伤了题材炒作的人气。以漫步者这只股票为例,从04月13号闪崩前的最高点16.38元,连续大跌至今日收盘的11.03元,短短几个交易日内暴跌32.66%。
但这里笔者必须指出,辩证的看,严查操纵市场的投机资金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市场生态的整顿、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以及a股迈向国际化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批庄股爆仓的同时,绩优蓝筹股不断走强,这表明市场正越发有效。
(3)大宗商品价格见顶,二季度经济承压。这是引发市场走弱的宏观经济因素。大宗商品,例如煤炭和铁矿石的价格有见顶迹象,市场担忧这轮由供给侧改革驱动的传统经济回暖走到尽头,进而引发二季度宏观经济再度探底的可能,以煤炭、钢铁为代表的周期股走弱,带动市场下行。
最后总结一句,目前市场走势实际上非常弱,如果没有国家队护盘,现在恐怕连3100点都守不住。更何况,传统的“五穷六绝”还未到来,四月或许只是一个预演。银行委外资金撤离好比是一颗地雷,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哪里会踩雷,又会不会引发类似2013年6月的“钱荒”呢?我们拭目以待。现在唯一能做的,是管控仓位,做好风控。(作者:托尼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