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工作》我剖,你看!

《未来的工作》
最近有一本书非常火,叫做《未来的工作》。
书中讲到在未来,企业和我们的工作会有哪些变化和趋势?
未来20年,现在90%的全职工作会消失,全职的员工会变成自由工作者。企业也会逐渐把工作转移到外包公司和合作伙伴中去,传统的组织模式会被颠覆。
现在有一个词特别流行,叫做斜杠青年。指的是不再是单一职业,而是同时拥有多重身份的人。
这些人可以同时是公司的职员、摄影师、美食家、编辑等多重身份。
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就是一个典型的斜杠青年,他既是工程师、慈善家,又是创建了4家不同类型公司的硅谷钢铁侠。
为什么个体可以在这个时代崛起,脱离雇佣独立生存呢?
是因为服务业正在成为最大的产业。他不需要机器大规模的生产,你自己只需要拥有知识和技能就可以成为一个生产者。
同时,现在的生产者也不需要过去的那种环环相扣,每个人都负责一部分,缺少了哪个环节都不行的流程。你只要有一台电脑,保证连上网,甚至只需要一台手机就可以了。
而对于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来说,自己的职业不止局限于某个公司;对于企业来说,员工队伍和雇佣模式就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这本书的作者分别是约翰·布德罗、瑞文·杰苏萨森和大卫·克里尔曼三个人。
约翰·布德罗是南卡罗来纳大学摩尔商学院的教授,高校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在人力资源方面有特别多的研究成果,《在应用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哈佛商业评论》等期刊上发表过很多的文章。
瑞文·杰斯撒森是一位认证会计师,是韬睿惠悦咨询公司人才管理实践部门的全球业务主管。
大卫·克里尔曼是克里尔曼研究中心的首席执行官。
这三个人都是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师。在这本书里作者告诉我们未来工作的四个趋势和作为管理者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型来应对变化。
作者把我们正在经历的和马上要经历的时代叫做,超职场时代。
趋势一
引领工作,而不是管理员工
之前我们的工作方式基本上都是全职工作,朝九晚五,每天打卡上班,打卡下班,在哪个公司工作我就为哪个公司服务,每个月按时领工资。
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很多坐在工位上的传统工作开始发生变革了。
很多人不愿意再接受这种被公司买断的束缚感,有的人发现自己可以同时胜任不同的工作,于是很多新的工作趋势就出现了。
过去的管理理论都是教我们怎样提高员工的效率,怎样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因为人是公司里最宝贵的财富,能为公司创造成果。
这个思路其实是从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化大生产演化来的。那个时候人是机器的延伸,需要天天待在机器旁边工作。与其说是雇佣了工人,不如说是雇佣了他们的双手和时间。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还是生产出过硬的产品。
美国的一家基因测序公司就遇到了一个难题,怎样来管理自己的海量数据库?
自己公司的员工,要么没有额外的时间,要么没有相应的技术,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阻碍。
传统的解决方法就是两种:
一个是培训自己的技术人员学会新技能。但是我们都知道程序员的工作强度都非常大,让他们额外去解决一个自己本来并不擅长的问题,肯定会影响到本来的工作任务,并且等培训完了,黄花菜都凉了。
第二种方法就是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可是从人才招聘、面试入职,到真正上手工作需要一大段的时间。并且招聘来的人到底真实水平怎么样,还存在不确定性。
最后该公司的管理者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到一个编程大师的网站去寻求帮助。
这个网站其实就是一个很松散的组织,有很多注册程序员。网站在接到其他公司发布的需求后发布在网站上,通过竞赛的方式吸引很大家提供解决方案。到最后,谁的解决方案最完美,谁就可以拿到这次任务的奖励。
于是这个公司的数据库管理问题,就用这样的方式迅速、完美的解决了。这比传统的技能培训和招聘人才有效的多。这种思路就把企业的最终目标落实在了工作上,而不是员工身上。无论你是不是我公司的员工,只要能帮我解决问题就可以合作。
雇佣,就意味着企业和员工是不平等的,一方要受到另一方的管理。而合作,就是基于契约的一种互联网活动。
趋势二
自由工作者会越来越多
我们可能觉得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是理所应当的,但其实全职工作只是某个时期的产物。既然是历史造就的,也会随着历史的改变发生变化。
在过去的农耕社会时并没有全职工作,大家都是根据季节和庄家的收获时间来进行工作,农忙的时候干活,农闲的时候休息,也不是每天按时工作8个小时。
后来工业化的发展,机器生产出现了,协作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也因为机器很大没办法移动,就让工人们都来到工厂里。所以固定了地点、时间来工作。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你完全可以在家里的电脑上工作。再也不用每天早起挤地铁,忍受早晚高峰,也不用忍受不必要的职场规则。只需要把手头的工作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就可以。
从美国劳工局近二十年的统计就可以看出来,从1990年到2004年,全职员工的比例下降了一半。而临时工作者,也就是自由工作者的比例却翻倍。
中国的自由工作者目前至少也达到了300万。有机构预测到了2020年,有43%的人都将会成为自由职业者。
自由工作者的兴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社会对自由工作者的人通知也越来越高了。过去很多人都认为自由工作者是不稳定的代名词,没有公司给交保险,随时都可能会断粮,接不到活就没法过日子。
如果你跟别人说是在家里工作,别人会觉得要么你在啃老,要么就是游手好闲。但是现在各种平台越来越规范,推销自己的渠道也越来越多。领英的报告显示,自由职业者在领英平台拥有的人脉数量,是其他职业者人脉数量的2.5倍。自由工作者并不比全职员工的工作资源少。
趋势三
外包与合作伙伴兴起
外包,就是把最专业的事情交给最专业的人来做,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可以提升公司的效率,还能减少成本。
合作伙伴,是说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联系,互补对方缺少的东西。
比如华为就是外包的实践者。他们拥有非常先进管理实践与信息通信技术。他的外包公司软通动力则在技术与通信领域有着纵深服务能力。通过建立战略关系,软通动力变成了在通信及高科技领域全球领先的服务平台。华为也提高了高效的优质化信息服务能力。
因为把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华为就可以更多的在优势领域钻研,提升自己的效率。
合作伙伴方面的例子,比如西门子和迪士尼就曾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乍一看这两个公司从风格到主营业务都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因为一款儿童助听器两个公司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
西门子负责助听器的设计和生产,迪士尼负责营销。因为迪士尼的受众群体中儿童占了大多数。
外包和合作的区别就是,外包专门做别人不擅长的事情,合作是相互利用对方擅长的事情。外包和合作不仅是为了优化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优化工作。
趋势四
人力资源平台化
这里的人力资源平台,指的是能够为各个企业和各个求职者提供信息的平台。
虽然现在我们的各大招聘网站也会发布各种求职、兼职的信息,但大部分的招聘介绍还是对于岗位要求的描述,比如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有哪些方面的素质。却很少有对某一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描述。
自由工作者很难找到符合自己能力的任务。企业也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人。
如果有一个自由工作者的平台,他就像一个任务发布公告栏,帮助雇主和自由工作者之间牵线搭桥。上面会发布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匹配,达成合作,完成任务,经过验收,最后获得报酬。
而且人力资源平台不只是人才超市,让公司去里面挑挑拣拣,他们还主动设立各种机制,让雇主和工作者能又快又精准的匹配。
类似于竞赛机制,比如我现在需要做一个视频广告,大家都可以参与,发布项目的企业从中选取最满意的支付报酬。
第一个阶段就和海选差不多,只要你有创意就发给客户,然后客户挑选出来最喜欢的三个;第二个阶段是视频展示,把上一轮的单个创意拍成广告,然后从三个之中选择一个最好的,作为最终的产品。在这个竞赛的过程中,客户想要的方案就已经出现了。
作为雇主如果担心任务的进度怎么办?人力资源平台有项目管理系统,工作者需要以项目节点的方式按照节点的方式,持续地向雇主汇报工作,这样公司可以更加放心大胆的把工作外包出去。
此外,平台还设置一个资金监管系统。在项目达成合作,把项目费用预先存放在平台,带项目结束验收之后,由平台第一时间支付给工作者。
这样既保证了公司在项目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如果项目过程中出现纠纷、疑问可以随时协调,甚至更换工作者。
在项目结束后工作者的收益也能得到保障,可以避免项目结束迟迟拿不到项目佣金的问题。
未完待续......
(面对这种趋势,企业和个人应该如何应对?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