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曝光一件事!
每天坐公交车上班的时候,都能在车上碰到一群老年人,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是去西施故里烧香或者去教堂的,后来从他们聊天当中才知道原来是去某些所谓的“健康馆”体验的。
前不久,看到了这么一则新闻:81岁退休教师王大妈迷上了保健品。近半年来,花16万元买回一堆保健品,其中不但有丰乳片等根本不适合老人使用的产品,而且经工商部门鉴定均为“三无”产品。
“为了不让她买保健品,我们都没收了她8部手机了。”
“15平方米的房子里,各种保健品堆得像小山一样。”
“大部分都没有开封,老人买这些保健品好像就不是为了使用。”
而这种情况在诸暨也是比比皆是,近年来,各种针对老年人的养生馆、体验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主要集中在南门附近这一块。有时候一大早就可以看到很多老年人在门口排队,就是为了所谓的免费体验。
从一些老年人口中得知,他们之中的确有一些人在体验之后买了对方的产品,有些治眼睛的,有些治腿的,有些......感觉这些东西好像包治百病似的。话说这些仪器和保健品有合格证吗?这些店经过正规的审批了吗?
除了这些店,在诸暨还经常会有一些所谓的健康讲座,以送东西为名诱骗老年人去听讲座,找的讲师都是"名校"毕业、"国外"归来、"名院"请来的大人物,起初很多人就是为了要东西,但是时间长了就慢慢接受了。
其实这些情况可能很多家庭遇到过,很多子女也提醒过老人,但还是不断有老人上当,这是为什么呢?你想过吗?
中美研究人员2013年的研究表明,中国仅有38%的60岁以上老人与成年子女一起生活。在更贫穷的家庭,子女通常出外打工,令年迈父母独居家中。
老人为什么会这么好哄骗呢?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平时对父母的关心不够。大多数人都是关心孩子更甚于关心父母。这个时候父母机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人越老就越害怕死亡,这是人之常情。只有老人怕自己死吗,其实我们更怕!更怕父母有一天突然不在了,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可以叫爸爸妈妈的人,那将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荒凉。
政府监管部门不作为。
拿的出16万的,问题不会很大的。
我倒觉得这是老人物质生活无忧的表现。
至于精神生活,个人觉得人也需要控制自己,努力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比较充实。
比如和孩子一起看看书,玩,上上老年大学,练练字画,打打球什么的。
现然有些老人,开口闭口“老子什么不知道”,“我要你管”,“你能把我怎么样”。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其实也是一种自制力上的欠缺。
又见176,辛苦了.
脑西搭牢了
最主要的是老年人缺少关怀吧!这些搞推销的很懂老年人心理的,说几句好话,给些小诱惑,就一步步上当了。作为子女,也要反思的,究竟有多少时间在陪老年人。还有,所谓的社区活动中心,究竟搞了哪些老年人感兴趣的活动?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所以,即使回不了家,也要经常打个电话回去问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