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来自全国一些重点新闻网站及省内兄弟网站的媒体记者将走进诸暨,一起探寻这个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的商业城市。 诸暨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奥秘?
在诸暨市民广场举行本次全国网络媒体行之诸暨行的出征仪式。
各路媒体开始参观诸暨市志愿者服务中心。
诸暨市志愿服务中心坐落于市民公园内,于2015年3月兴建,2016年3月正式启用,由诸暨市文明委领导,市志工委统筹,市文明办牵头,市志愿服务办公室管理,是凝聚社会各界志愿者力量,指导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综合性平台。诸暨市志愿服务中心还有啥亮点特色,据悉,在诸暨市志愿服务中心有手机app系统,可以做到志愿服务的便利性,此外在志愿服务宗新拥有27个电子相册,帮助志愿服务更好的落地,可以看到每个镇乡街道在做什么,志愿服务可以做到市镇村全覆盖。
挂着的这些东东是啥?
他们是志愿树,球上面的画是小朋友们自己画的,表达自己对于志愿服务的理解。创意是不是赞赞的。
诸暨的城市精神,渗透着“善”的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等一脉相承。这,引领诸暨人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落地开花。这,又像一泓循环的热流,一个榜样,一帮好人,满城春风。
。
“志愿者+文化礼堂” “志愿者+家风家训” “志愿者+我们的节日” “志愿者+中心工作”……诸暨正在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引领价值导向三大举措,使志愿服务由盆景变成风景,由时尚成为风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记者们马不停蹄地赶往枫桥镇,深入了解“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发展情况
一个 50 年前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地方经验,为什么今天依然历久弥新、充满活力?让我们跟着记者团一起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5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经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十多年来,“枫桥经验”不断升级,焕发出全新的光彩:全面融入网络时代,枫桥为社会治理插上信息化翅膀;面对转型期的新矛盾,枫桥构建起多元共治的全新格局;瞄准长治久安,枫桥创新实施“双轮驱动”,让“枫桥经验”成为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活力迸发的强大驱动力。如今,古镇枫桥正朝着平安中国先行区不断迈进,一个美丽、富裕、平安、活力的新枫桥形象越来越清晰。
讲解员向记者们介绍3个长安杯。
在枫桥人的认知里,传承发扬“枫桥经验”,必须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既稳定又文明,既富裕又有活力,才是真正的大平安。
在枫桥经验下,流动人口管理也有自己的“诸暨模式”,2001年初,诸暨市首创流动人员外警协管、外乡干部协同、外来人口协助的“三外”服务管理模式,值得学习吗
诸暨市社会矛盾化解体系是怎么样的,一图看懂。
老枫桥说,发展‘枫桥经验’,思路千条万条,走得通的只有一条,就是走群众的路线。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也有着新实践
记者们参观完枫桥经验陈列馆,来到枫桥记忆馆。这里留存着枫桥怎样的记忆?
枫桥记忆馆里所陈列的枫桥历史
枫桥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规划中的枫桥,则是“平安浙江”的窗口。枫桥也是四方来客慕名纷至沓来之地。规划在枫桥的知晓度很高。大规划完成后,小细节更多由百姓做主,据悉,枫桥镇先后召开座谈会107次、走访家庭6936户,把规划交给生活在镇上的人们,让“枫桥经验”成为流动的风景。
全国网络媒体诸暨行今天继续,上午,媒体行记者团们将继续探寻诸暨发展。
媒体行记者团们出发前往诸暨市公共服务中心,了解“最多跑一次”工作情况。
工作人员正在介绍诸暨市公共服务中心的情况。
诸暨市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了免费快递、免费复印等服务窗口,由政府买单,老百姓享受免费服务。大厅里还设有自助服务区,市民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办事大厅有不少市民在办理业务。
在提升服务能力方面,诸暨市公共服务中心每季度召开会议,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最多跑一次”相关业务和服务规范的教育培训。同时,对新进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把党性要求和职业道德要求具化到礼仪规范服务之中,用微笑服务扮靓城市窗口。
在强化督查方面,诸暨市公共服务中心多次邀请市领导、行风督查员、企业代表等体验“最多跑一次”改革,虚心听取意见,全力改进工作,并形成每日窗口巡查、每周专项检查、每月综合督查的工作机制。同时,全面升级视频监控系统,强化实时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企业投资项目“零审批”,一起来看看48天流程图吧!
在“零受理”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实现了诸暨市工业投资项目的“一次受理、一并办理”。
今年,诸暨市明确提出要成为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最快、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县市。截至目前,诸暨市梳理公布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1549项,其中市级部门1375项,“最多跑一次”实现率为97.2%,还有110个事项实现了“零上门”。
现在记者团们来到的是房屋交易与不动产登记综合受理窗口。
结合一证通办,来办理业务的市民不需要提供复印件,总体受理时间大大缩短,效率扛扛的!2017年7月8日,诸暨正式上线“一证通办”信息管理系统。一证即身份证,以此作为唯一标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开展面向社保、医疗、养老、民政、纳税、信用等“一证”管理,达到为公民“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也就是说市民凭身份证就可办理从出生至死亡的绝大部分涉民事项,无须提供其他证明材料。
针对二手房交易,中心还设立了单独的办理室,方便市民办理业务。
三楼则是以商事登记为主。
为全方位梳理各类“烦人证明”、盖章类材料,清理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减少证明类材料的收取和出具,诸暨市公共服务中心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信息核验。目前,该中心已清理或取消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435项。
证照联办综合受理的工作流程,市民办事省事不少
设有“中介超市”,放有各类中介的信息、办事服务的引导手册,市民可以根据需求自行选择。
诸暨市公共服务中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3月上旬,诸暨市公布首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清单显示,此项改革现已涉及全市49个部门、27个乡镇(街道),共计1388项办理事项。这意味着,超过九成以上的事项均可实现“最多跑一次”。
记者团们离开诸暨市公共服务中心,前往五泄镇。
记者团们到达了五泄镇十四都村。
白墙青瓦活史书!十四都村具有500多年历史,其村域范围内有多处古建筑,其中马鞍山古民居、藏绿周氏宗祠为省级文保单位。2016年,该村被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2017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十四都村由前庄畈、塘头、狮象、藏绿4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4.63平方公里。
这时候十四都村的便民服务中心,一起来看看吧!
讲解员向记者们介绍相关情况。
中心提供的引导手册上有事项名称,办事流程、相关的联系方式等信息,根据引导手册可以让老百姓不出村就可办理业务。
不出门就能知道政策;不出村可以办理56个事项;不跑腿则是针对特殊人群进行上门服务,其中有些事项实现了零上门。
自“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开展以来,五泄镇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全镇铺开一张网,创新开展“一证通办一生事”改革,将浙江政务服务网延伸至村,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率先开展“互联网+”新审批模式。十四都村作为试点单位,多方面宣传,集中培训。用“村级受理上报,镇级在线审批”的模式,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真正实现百姓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部分事项甚至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
记者采访了正在办理业务的阿姨,她表示,现在的办理模式让她不用出村就能办理业务,十分高效!
为彻底打通行政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服务触角向村级延伸,今年9月起,诸暨市率先在五泄、枫桥、店口三镇开展“一证通办”向村级延伸扩面改革试点,梳理出第一批村级可办理业务48项。五泄镇在十四都村试点的基础上,向其余7个村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开。这种以“村级受理上报,镇级在线审批”的模式,离不开诸暨全面提档升级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软硬件设施,电脑、CA数字认证、高拍仪、读卡器等设备与应用平台向村级延伸,实现了资料电子扫描上传,不用再跑到镇里纸质受理了。
在三镇试点基础上,诸暨市现有62个行政村开始应用“一证通办”系统,预计年底将全面实现市镇村“三级联动”,这将极大地方便农村群众。
记者们到达周氏宗祠。周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当地村民向记者们介绍周氏宗祠的历史。
十四都村一直以“耕读传家”为传统,据《国朝三修诸暨县志》和《藏绿周氏宗谱》记载,藏绿周氏在清朝和民国二百余年间出一品5人,二品9人,进士4人,翰林3人,举人23人,各类贡生50余人,太学生128人。其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内阁中书、同知、知州、知府、知县多达70余人。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宗祠参观结束,记者们去看银杏。
诸暨行上午结束,下午,媒体行记者团们将前往大唐镇,了解转型升级后的大唐袜业取得的新进展。掌上绍兴将继续全程直播,记得关注哦。
袜艺小镇的时尚市集
世界袜业设计中心,是与高校结成的联盟,共同开发创意产品,也为学生们提供了许多实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