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两会期间,市政府列出了2016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包括了建设位于中山路越秀路口的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并计划于今年年内建成。
中山路越秀路交叉口,大家都知道,这里集中了八佰伴商业中心、市中医院以及多个居民区,人流、车流集中,已经成为中山路车流量最大、最堵的路段之一。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56万辆,城市道路日益拥堵。由此而来的,市民过十字路口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尴尬。比如,人行道太长,即便跑步前行,还没走过去,红灯就亮了;经过人行道时,车辆太多,行人很难通行……因此,市民呼吁在市区建设立体人行过街设施的声音越来越大。
市治堵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从缓解重点路段(口)的交通压力的角度出发,实现人车分离,我市于2015年下半年完成了嘉兴市中环内人行过街设施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根据规划和省治堵工作的要求,市治堵办多次召集建委、交通、公安、规划等部门研究人行过街设施的选址及建设方案。通过项目建设条件、行人过街需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中山路越秀路交叉口建设市区首个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并委托市规划院设计建设方案。
市区首个立体人行过街设施是什么模样?有市民说,既然嘉兴离“魔都”上海这么近,这个过街天桥的规格应该要“直逼”大上海,走在上面享受夕阳,要有在上海的feeling(感觉);也有市民表示,在现在崇尚个性化的时代,这个过街天桥要有很强的现代感,像各种几何图形的运用……各种设想在这个人行过街天桥上起飞。
现在,晚报第一时间送上目前确定的二套建设方案跟读者分享,一个是设计成椭圆形的外形,一个是长方形,两个外形都很时尚、大气、上档次。市治堵办公布这两套建设方案,征集广大市民对方案的意见建议
绍兴同样有理由、有必要建设既符合交通通行要求又具有江南风格的过街天桥。如果设计得好说不定还能成为古城绍兴的人文新景观呢。遗憾的是,绍兴除了迪荡有一处地下过街通道外,甚至连镜湖新区都不见过街天桥和地道的踪迹,不能不说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中败笔和无能,折射出的是管理者的空间感上的狭隘和时间感上的短视。希望此种或类似的鄙陋不要出现了。
绍兴现在的中兴路与人民路十字路口、解放大道与体育路十字路口这两个路口都是迫切需要的,像解放大道与枫林路十字路口、解放大道与北复线(颐高广场开业了这边以后走路人流一定多)、这2个也可以提早建设了,北复线与中兴大道十字路口估计以后哟啊造互通高架可以缓缓
是的确实有理由有些地方应该建设了,这个投资应该不算大吧
那种人行一个绿灯过不了一条路的情况太多了
袍江和镜湖本来就有,老城区里城市广场和鲁迅故里等好几个地方都有规划,只是你自己孤陋寡闻罢了
这个合肥早就有了。
袍江那几个是2003年左右造的吧,也是现在现存的仅有的几个天桥。建议老城区不用造了,一些重要路口弄几个就可以
那些个档次太低,而且不再人流集中区域
合肥有正常啊,杭州还要早
你说的这两个地方路段这么小建个毛线啊
去过迪荡那个地下通道,呵呵,路面这么窄,还造个地下通道。。。。
建了拆,拆了建!
无必要建,破坏环境。
天桥不好,挖地道就可以了,有的路口以后地铁通了,可以利用地铁几个出口就可以了
绍兴人流量最大的两个路口不建那建在哪里?
好像还是第一个好看。
呆弯说 赶紧把熊三导弹捞回来 别然对岸山寨过去了 确实大陆一开始都是学习别人的东西没有原创和引领的能力但是现在也就个别城市 喜欢习惯私底下偷偷山寨学习别人的模式和经验了最可恨的就是还大言不惭 口出狂言说是 征服xx 天下无敌呆弯的从天堂 掉落地狱 也是迟早的事了
你要考虑实际能不能建设
对路面窄造天桥造地下通道都不太会有人愿意走
绍兴又不造
天桥破坏环境!
本来轻纺城独山天桥作为绍兴90年代的天桥鼻祖,可惜早已经不在
2个都挺好看的,还有无障碍设施,
有财力空间足够老城区还是造地下通道为妥。
绍兴应该抓住机遇,借建造地铁的东风,好好规划一下过街隧道,提高城市的品位。过街隧道,用电动扶梯上下,和地铁站沟通,隧道两边可开设小店,
这个可以有,随便发发诸暨90年代的李字天桥
应该和第二方案很像,但缺残疾人电梯,毕竟太早了
绍兴在二环路和解放路中兴路交叉口也应设人行天桥,那里车流量大且都是大货车,过人很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