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调研关注周期行业

数据显示,上周(2月24日至28日)共有49家上市接受各类机构的调研。机构重点关注了特种化工、食品加工与肉类、航天航空与国防、工业机械、钢铁、建筑等行业上市。其中,部分周期性行业受到机构的密切关注。 股票配资
上周,市场迎来调整。截至上周五收盘,上证综指下跌524%。分类来看,大盘蓝筹股表现略好于前期高歌猛进的中小创。其中上证50下跌496%,沪深300下跌505%;中小板指下跌560%,创业板指下跌696%,恒生指数下跌了432%。基金机构认为,目前从全球横向对比来看,a股和港股仍是全球主要市场中估值最低的。较高的确定性和较低的估值,将会大大增强中国资产对于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具体方向上,除中长期持续向好的科技行业外,低估值的蓝筹白马也引来机构关注。
周期行业受机构调研关注
wind数据显示,上周两市共有山鹰纸业(行情600567,诊股)、恒华科技(行情300365,诊股)、开立医疗(行情300633,诊股)、道氏技术(行情300409,诊股)、海欣食品(行情002702,诊股)等49家上市接受各类机构调研。行业分布上,上周机构重点关注了特种化工、食品加工与肉类、航天航空与国防、工业机械、钢铁、建筑等行业上市。
对应市场走势来观察,上周市场仅纺织服装板块收红,口罩概念的走强带动整个板块上涨136%。建筑、建材、通信、房地产等板块紧随其后,跌幅较小。而前期热门板块,如电子、新能源等,上周经历了大幅调整。其中电子板块下跌968%,有色金属板块在锂和钴的拖累下跌幅929%,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下跌826%、传媒下跌775%、计算机下跌705%。
在市场如此走势之下,包括纸制品、特种化工、食品加工与肉类、建筑、钢铁等周期性行业中个股受到机构调研的关注。以钢铁行业上市三钢闽光(行情002110,诊股)为例,的专题会议吸引了china alpha fund management、淡水泉投资管理有限、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中信建投基金等100多家机构的联合调研。在调研中表示,此次疫情使得钢材库存高企,钢价承压力度加大,虽然铁矿石价格有所下降,但一季度企业效益受到影响在所难免。从中长期看,需求延后但不会消失,疫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供需格局。预计3月份区域市场需求开始恢复并逐步实现去库存。
此外,特种化工行业上市道氏股份上周迎来了中泰证券、万家基金、睿俊资产、中信保诚(港股02378)人寿、中泰资管等机构的联合调研。机构在调研中关注的问题包括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进展以及后续有何规划等。
中国资产吸引力增强
上周,受疫情影响,全球健康风险正在显著提升,全球股市都经历了一轮大幅调整。但与此同时,a股和港股跌幅相对较小。截至上周五收盘,上周上证综指下跌524%。分类来看,大盘蓝筹股表现略好于前期高歌猛进的中小创。其中上证50下跌496%,沪深300下跌505%;中小板指下跌560%,创业板指下跌696%,恒生指数下跌了432%。
汇丰晋信首席宏观及策略师闵良超认为,疫情在全球的传播,不可避免会造成海外经济的下滑,进而对于国内经济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内需方面,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国正逐步开始复工复产,疫情对于内需的负面冲击正在减小。国内逆周期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海外经济体为对冲疫情的影响,也可能会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来降低利率,目前cme利率期货隐含的美联储今年降息两次的概率超过80%,并且预期将于3月份开始第一次降息。闵良超认为,在短期的全球恐慌情绪过后,受益于国内复工和全球宽松的流动性,a股可能会迎来基本面和估值的修复。另外,目前从全球横向对比来看,a股和港股仍是全球主要市场中估值最低的。较高的确定性和较低的估值,将会大大增强中国资产对于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
浦银安盛基金表示,欧美市场的重挫与春节之后a股下跌的避险情绪类似。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疫情作为外生变量,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暂的,疫情消退后,经济活动会恢复常态,市场情绪也会随之反弹。因此短期内投资者的情绪波动会对市场运行造成扰动,中期则需要关注经济数据变化对市场的影响。浦银安盛基金认为,疫情对资本市场有冲击,但是决定市场走势的根本因素还是经济的中长期趋势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当前受益于稳增长力度加大,地产、建筑等板块也具备更多机会,这在近期市场风格快速切换中已有体现。展望后市,疫情并未改变市场方向,也未改变科技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