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2016年4月20日,俞孔坚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喜爱俞孔坚的书友们,ta的这几本书你都看过吗?
1.《景观》
豆瓣评分:7.9
作品简介:《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是景观规划设计学科在国内最全面和系统的学术研究汇总。《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收录了作者从事景观研究发表的论文共41篇,共分四部分:综述篇着重介绍规划设计学领域的一些关键概念和前沿领域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国际最新专业教学体系;景观文化篇集中讨论了申国人的理想景观与生态经验的理论;景观生态篇提出了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方法;景观感知篇概述了中国人的景观感知和审美心理。《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可供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建筑、生态、环境、生物保护、旅游等专业人员参阅。
书友点评:仅仅翻了一遍,原来以为又可以参考的,结果没有,难过。
2.《回到土地》
豆瓣评分:7.7
作品简介:《回到土地》共分三篇。城市篇是全书的最主要部分,11篇文章揭示和批判了中国近二十年来城市建设的种种误区,特别是盛行于大江南北各大城市的、荒诞不经的“城市化妆”运动,挥霍浪费无度、缺乏人文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大型公共建筑,目标单一、缺乏土地伦理和系统科学理论指导的城市规划建设及江河治理工程,等等。田园篇侧重乡土中国。这些文章警告,当我们已经毁掉一个个富有特色的旧的乡土城镇之后,我们又将毁掉一个个更富有特色,充满生态与人文价值的广大乡村和田园。乡土景观平凡而真实,虽为下等文化且不曾被国家或地方政府所保护、所珍惜,却绵延数千年而生机勃勃,是“生存的艺术”,也是草根信仰之基础,是和谐社会之根基。遗产篇则在“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新伦理与新美学之下,认识和评价我们的遗产,旨在跳出传统的文物概念,跳出贵族文化的价值观来认识平民的、足下的文化。
书友点评:这本书读了3次,深受俞孔坚的思想影响,他的思维不是停留在这个时代,也许几十年后才会被人发现他存在的意义。太棒了!扎根土地的人,也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还是得沉下来才能出好设计。
3.《理想景观探源》
豆瓣评分:7.5
作品简介:《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是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大教授俞孔坚先生探讨风水模式和理想景观模式的结构特征及其深层意义的关于景观设计及风水文化的学术力作。作者以人类进化和文化的生态经验为主线,结合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揭示了理想风水模式和中国文化中的其他理想景观模式和统计心理学的理想景观模式等具有的共同结构特征,从而对中国风水理论进行了地理、文化、生物和哲学意义上的阐释。作为一位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实践者,作者本着尊重与理解服务对象的文化信仰、尊重当地的自然与文化进程的专业态度,揭示风水的文化意义,既反对宣传迷信的观念,也非简单的持批评的态度而对这一现象漠然置之。
书友点评:前方高能预警 “中国人内心深处和文化深处的那种理想景观模式,引发了风水说关于风水理想的直觉思辨,进而附会了一整套基于中国气哲学的解释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风水之理论本身并没有多大意义,而其深层的景观理想才真正值得我们重视。这也是本书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