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云都·汉韵宿州之诗词大考:朱陈村(白居易)


朱陈村①
(唐)白居易
徐州古丰县②,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③,桑麻青氛氲④。
机梭声札札⑤,牛驴走纭纭⑥。女汲⑦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徒学辨是非,只自取辛勤。
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
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
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西不暂住,来往若浮云。
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江南与江北,各有平生亲。
平生终日别,逝者隔年闻。朝忧卧至暮,夕哭坐达晨。
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成长于宿州符离,视符离为其第二故乡,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赋得古草原送别》等。
【注释】
①朱陈村:朱陈村是秦代之前就有的一个较为古老的村落,它坐落于萧县东南皇藏山区倒流河岸边,今属白土镇朱圩子陈庄村。最早让其扬名于世的就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这首以《朱陈村》为题的长达三百四十字的五言诗。从此“朱陈村”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成了人们向往的美好境地,真可谓“朱陈本无名,诗成天下知”。
②徐州古丰县:据《魏书》《隋书》记载,宿州北七十里有新丰县,东魏武定六年(548年)置,属睢南郡(辖符离、竹邑二县,时朱陈村属符离)。隋开皇三年(583年)县废。故白居易称之为“徐州古丰县”。
③去县百余里:因为唐代符离县治在今宿州城,距萧县白土镇朱圩子约百余里。
④氛氲:浓郁的烟气或香气,这里指云雾朦胧貌。
⑤札札:象声词,指织布机声。
⑥纭纭:繁多而杂乱的样子。
⑦汲:从井里打水。
【旅游看点】
[一]倒流河:属山泉流水汇集而成,河水清澈见底,自南向北从村中流过,河长近3000米,水面近15000平方米,全年流水不断。它身兼抗旱蓄水、防汛排水两大要职,造就独具一方的倒流河风景。同时,倒流河两岸古遗址众多,著名的有花甲寺、金寨、白土等,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玉刀,玉斧,玉纺轮及大型玉璧。还有唐、宋时期的瓷器,孤山古代采煤遗址,对考察研究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山村风光
山村风光
[二]皇藏峪:距离朱陈村仅2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原名黄桑峪,后因汉高祖刘邦避兵乱而藏身于山峪山洞中复出取得天下而称帝,故改为皇藏峪。景区内绿荫如盖,古木参天;山间清泉四溢,有薄雾流云,林中夏季鸟语虫鸣,花草芬芳。皇藏洞、三仙洞、美人洞、拔剑泉、马扒泉、仙人床、瑞云寺等72处景点遍布其中。是一处避暑圣地、天然氧吧,以“幽”为胜,荡涤游人心灵。
汉兴福地皇藏峪
千年古刹瑞云寺
[三]杏花村:在《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一诗中,苏轼写到“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并自注:“朱陈村,在徐州萧县。”而白居易《朱陈村》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据考证诗中的“杏花村”即当代“朱陈村北的杏园村”。春季,杏花竞相绽放,组成了一片春意盎然的田园景象,果树开花即美化了当地山区环境,果实又为农民有着丰厚的收益,而且还带活了当地的旅游业,吸引大批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
杏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