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技术创新渐入佳境

众所周知,国产浏览器并不掌握浏览器的内核技术——它们普遍借用ie内核,以更强大的功能、更易用的体验和更花哨的皮肤博得市场。这跟it硬件市场一样,cpu是掌握在intel和amd手里的,gpu是nvidia和ati,但这并不妨碍acer、联想这样的低技术含量企业的大行其道。只不过浏览器市场,ie、firefox、苹果这些掌握内核的企业也同时在做前端产品。
不过最近开始,我发现国产浏览器厂商在技术创新上已经有很大的起色,甚至引领潮流。前几天,搜狗在自己的官方论坛里放出了一个新版本——“网速保护”专版。本人对浏览器市场一直保持关注,几乎装了所有市面流行的浏览器,不过由于这个版本对积分有要求,所以没有亲身试用。但从介绍来看,让人意外:所谓“网速保护”,是在迅雷等p2p下载时,带宽被疯狂占用的情况下,保证网络浏览速度。
很多喜欢玩浏览器的朋友用3dmark开发的peacekeeper来做浏览器性能测试,我可以告诉大家,这种测试数据看看可以,但你要真信就有点犯傻了。这款软件测试的基本上是浏览器内核表现,所以内核版本越新,则越占优势,并不能反映浏览器表现。我敢包票,搜狗的“网速保护”上线后,对这个测试的成绩帮助不大,但实际上这一技术更新已经深入到浏览器技术底层。
其实我们回顾一下搜狗在浏览器上的技术改进,就可以发现,“国产浏览器不玩技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全网加速”(基于对电信、网通、教育网的互访加速技术)、“云加速”(将全网加速策略部署在云端的技术)。这几个重大成果的公布都不仅宣告了搜狗在浏览器最尖端技术表现上的独领风骚,更是国产浏览器在没有内核技术情况下的技术生存发展轨迹。
如果往更深层次上讲,这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在谷歌chrome风靡全球,有赶超firefox的趋势下,其webkit在中国也是全面开花,只不过由于网络环境的桎梏,双核才是国产浏览器未来的王道。如此情况下,摆在国产浏览器面前的最大难题在于,解决双核的共融、以及基于双核的技术创新。这绝非单核时代围绕一个内核进行外围开发可同日而语,国产浏览器厂商必须赶鸭子上架,快速提升自己的技术研发实力,否则很可能在ie9时代被打得满地找牙。
显然,搜狗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已经找到了感觉,只要沿着这条路走,颠覆格局不在话下。傲游虽然也很早就嗅到了这一趋势,但这家公司始终还是一个“软件公司”,缺乏互联网思维,这导致了其3.0正式版“比生孩子还难”。腾讯帝国虽然慢了一拍,但这家“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起诉”的企业倒是值得大家注意,只不过眼下的浏览器市场,得动真格的才行,不是靠克隆一堆功能可以拿下份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