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物遭火焚,沈荡第一桥保护堪忧


上周,有网友发微博称县级文保单位沈荡第一桥保护堪忧,桥底河面漂满垃圾,河埠头遭乱涂乱画写满不雅词汇。记者随后进行了实地寻访,发现沈荡第一桥亟待保护,桥联处甚至被火焚。
  桥联惨遭焚烧
  轮船码头写满不雅语句
  “东市有木行,中市有钱庄,两头有酱园,东西两爿当,还有三十六爿稻米行”,这是沈荡集镇昔日的繁华盛况,而沈荡第一桥正位于贲湖东路,西桥堍即为轮船码头所在地。
  在当地人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一座不起眼的单孔石板桥,桥的西边立着“海盐县重点文物登录单位”字样的石碑,竖碑时间为2013年。围桥细看后,记者才发现此桥暗藏玄机,桥台全用整石砌成,桥面也是用长条石板铺就,水泥浇筑的栏杆内嵌米粒大小的白石子,桥额则两侧雕花,中书“沈荡第一桥”五个大字,落款为民国二十五年八月。整座石桥形式古朴,制作精美。
  记者发现,桥下水面上浮有两根竹竿,用绳子系在桥身上,网友反映的桥下漂满垃圾应为航道垃圾漂流至此堆积所致。“系这两根竹竿是为了防止垃圾从桥洞往北漂入东园浜,保持居民区的河道清洁。”当地居民告诉记者。
  第一桥南北皆有对联,南面桥联一侧因字迹磨损不易辨认,另一侧则已损坏,桥联处只有补垫的水泥,北面水位之上的桥联则清晰可辨,联语为“建设先从路政 繁荣原自农村”。但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建设先从路政”字样处有明显的被焚烧痕迹,记者从桥下河边还找到了木炭等物。在第一桥南面,记者发现该桥桥基补垫的砖块有多块脱落,桥面出现倾斜,桥栏有多处损毁,还有一根沉重的管道被人用铁丝拴在栏杆上。
  另外,记者发现了网友反映的不雅语句,位于沈荡第一桥西堍原轮船码头,石埠侧面被人写满黑色大字,词句不堪入目。该码头也竖有“海盐县重点文物登录单位”字样的石碑,原属轮船码头的房子内则传来隆隆机器声,据附近居民介绍说里面现在是五金厂。
  曾是集镇地标
  牵起几代人的回忆
  作为昔日的地标,沈荡第一桥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黄梅水发乱萍漂,泻闸过桥路去遥。泼剌鱼飞波浪急,人生流到第几桥。”在海盐二中退休教师许楼山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品味诗人当年的凭栏感慨。
  刘银树家住第一桥西堍,他自小便在此长大,现在已步入中年,他回忆说:“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沈荡轮船码头迁至此处开始,这里就成了沈荡镇的集散中心。得益于方便的轮船码头,商家进货、农民赶集、学生上学,都得靠这个码头。下船看到沈荡第一桥,那就等于到了沈荡,这种热闹景象持续到公路开通。”
  至于这座小桥为什么会被冠以“沈荡第一桥”的美名,记者请教了沈荡文化界的“活字典”林天仁。“沈荡第一桥系商人王福卿重建,该桥原名叫油车桥,因地处市集最东端,故名‘沈荡第一桥’。王福卿还重修了俞家桥,重命名为‘沈荡第二桥’,就在‘沈荡第一桥’往西不远处,今天的镇东桥附近,不过已被拆毁,原桥板被切割填进镇东桥桥基。另外大家熟悉的王家小桥也是他出资修建的。”林天仁告诉记者,王福卿是海盐城西乡人,曾在沈荡经商多年,极为乐善好施。
  重点文物登录单位如何保护?海盐县古桥修复有何困难?(嘉兴日报)

发现嘉论海盐人特别多
曾经的海盐第二大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