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分遗产的请进


哥哥的遗产
大凡绍兴师爷,都以足智多谋出名。绍兴乡下,有个以编了一个教课书出名的绍兴师爷,这个人就是清初柯岩街道里庄村周山脚下的吴楚材。
从小勤奋好学的吴楚材,16岁那年,因小儿麻痹症,一病好多年,留下足疾。病中,吴楚材仍手不释卷,病愈后学问大进,于是在家设馆授徒。康熙十七年(公元1695年),与族侄吴调侯共同编成《古文观止》。因繁简适中,体例周密,选材得当,每篇末加简要评注,成为与《唐诗三百首》齐名的旧时文学启蒙读本,流传甚广。
自从族伯吴兴祚被朝廷免去两广总督职务后,晚年的吴楚材流寓京城,等待合适的幕主,最后死在了北京。
临死前,吴楚材对四弟吴乘业说:“我们家的亲戚朋友还有许多人贫困,我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这就是我不甘心在家做寓公而走南闯北的原因。”又说:“我们四兄弟中,只有你最有希望了,日后你如能出人头地,希望不要忘记我的一片良苦用心。”
吴乘业当时才30岁出头,从此走上了20多年的游幕生涯,经常奔走于几千里外的河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江西之间,并把大多数报酬用于周济亲属,前后大概化了3000两银子。
吴乘业有个儿子是残疾人,生活来源全靠父母,但吴乘业给他的生活费仅够一日三餐。曾经说,我家实在没有余钱给子孙,很多困难的亲属早不夕保,我不去救济他们,十有八九都会没有活路的。
到60多岁时,吴乘业才因病回里庄老家。当时正值隆冬,吴乘业的一身外衣还过得去,但内衣却都破得露出了棉花絮。 他的夫人姓胡,开玩笑说,有一点钱都照顾亲戚了,自己只好穿破棉袄了。
回家后,吴乘业发现了一本专门记录他周济别人的金额帐簿,他很生气,说:“钱已送出去了,留本子想做什么?”当即把它烧了。
吴乘业病亡后,家里人在他的行囊中找到了一份名册,上面写着需要他接济的亲朋好友的名单,原来都是他的哥哥吴乘权死前交待的。

那时候人良心好 救济贫苦 现在人良心大大的坏 现在人要是都这样人帮人 我们国家早就全民小康了

现在社会依然如此,有良心好的,也有良心差的。
良心和社会的发达,真的无关。

人要有良心,狗非吃污哉

没啥钱,不了解遗产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