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阵列卡缓存模式- 透写(Write Through)和回写(Write Back)

w t和w b是阵列卡c的两种使用方式,也称为透写和回写。万兆网卡
w t也是raid阵列卡的默认模式。
当选用 方式时,系统的写磁盘操作并不利用阵列卡的c,而是直接与磁盘进行数据的交互。而 b方式则利用阵列c作为系统与磁盘间的二传手,系统先将数据交给c,然后再由c将数据传给磁盘。
在采用这两种不同的c使用方式时,对于系统性能有何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就以对比实验来揭开这一谜题。 测试分两种模式,一是在在安装阵列卡后,采用它的缺省设置,此时阵列卡c采用的是w t,而access并非是rw,而是read。另一测试模式则access采用的是rw,阵列卡c采用的是w b。
在阵列卡的使用配置中,大家可能更多的会考虑使用哪种阵列方式,而忽略了对阵列卡其它一些设置项的关注,而正是这种疏忽常常会带来很大的性能差异,接下来我们就以写入方式为例,来揭示在进行阵列卡配置时不同的设置对于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
此次进行对比分析时我们所使用的服务器平台为一台ibm s x3550 m3,该服务器配有两个至强5630处理器,6条4gb ddr3 1333内存。磁盘为4块25英寸,容量为146gb,带16mb缓存的万转硬盘,它所使用的阵列卡是一块ibm sraid m5015,该阵列卡的设计规格与lsi mraid sas 92608完全相同。
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在对比分析时,磁盘阵列卡的设置过程。在服务器系统启动时,首先进入到服务器bios界面下,并选择s s项。系统bios界面
接下来选择a uefi d项。
s s界面
选择lsi efi sas d磁盘阵列卡。
a uefi d界面
进入到磁盘阵列卡的配置界面。
磁盘阵列卡配置界面
在下边的配置界面中可以看到,我们利用该阵列卡及4块硬盘组建了一个raid 5阵列。
raid选择和配置界面
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d w选项,该选项有w t、a w b以及w bbbu三种选择,其中w bbbu是阵列卡配有b b模块元时的可选项,它的作用是用以在系统断电时保护c中的数据,避免断电造成中间数据的丢失。
另外就是a选项,该项用于规定在读、写和读写时使用缓存。该阵列卡缺省设置为读,用户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来选择,不过通常为了平衡系统的读写性能,最常采用的是rw模式。
阵列c模式设置
w t和w b是阵列卡c的两种使用方式,也称为透写和回写。当选用 方式时,系统的写磁盘操作并不利用阵列卡的c,而是直接与磁盘进行数据的交互。而 b方式则利用阵列c作为系统与磁盘间的二传手,系统先将数据交给c,然后再由c将数据传给磁盘。
在采用这两种不同的c使用方式时,对于系统性能有何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就以对比实验来揭开这一谜题。测试分两种模式,一是在在安装阵列卡后,采用它的缺省设置,此时阵列卡c采用的是w t,而access并非是rw,而是read。另一测试模式则access采用的是rw,阵列卡c采用的是w b。
读取io
读取吞吐量
写入io
写入吞吐量
从以上4张测试对比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现象,那就是在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下,缺省设置与在rw且w b配置下相比,前者的读取性能要远高于后者,而写入性能则刚好相反,可谓泾渭分明。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a选择的不同,缺省模式下采用的是,这直接提升了该模式下系统的读取性能。然而在写入时,由于缺少了阵列卡c的支持,系统要写数据到磁盘时,会直接进行磁盘写入,而与系统的io能力相比,磁盘的读写速度要慢出很多,这直接致使系统写盘的下降。
n测试结果对比
n测试结果主要反映的是系统被用作文件服务器时,能够为用户访问提供的数据吞吐量。由于该项重点考查的是服务器的磁盘读取性能,因此该服务器在缺省模式下比另一模式下有25倍的性能优势也就不足为奇。
sql2005测试结果对比
在sql2005测试中,我们看到两种不同模式在性能结果上基本相当,这是该项测试主要考察的是在数据库的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时服务器的处理能力,该项测试中更为偏重于对数据库的查询,而实际的写盘操作要远少于读盘操作,这就使得缺省模式下系统超强的读取性能弥补了它写盘较慢的不足。结果使得测试成绩相差不多。
通过以上几项测试大家不难发现,在阵列卡的设置中,不仅仅是raid方式会影响到存储子系统的读写性能,阵列卡中一个小小的设置往往会带来应用性能的巨大差异。因此在阵列卡的使用中,对于如何设置大家还真应该重视。有需要了解更多信息的可查询unicaca;需要合作与咨询搭建方案请联系上的在线客服,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在络存储、传输这方面积累、沉淀;经过多年发展与全新的品牌定位,(unicaca)品牌已成为国内外极具实力的数据通讯产品及方案提供商。
文章转自于:51cto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