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与上市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企业喜欢在美股IPO?

近日,ipo多次登上热门话题榜,网红零食品牌三只松鼠ipo再次遇挫,被证监会取消审核。但是这并未是ipo丧失它应有的魅力,在a股ipo并不容易,那些想跻身于此的新贵或学着阿里巴巴、趣店、京东、微博等赴美上市。那么,ipo和上市是一回事吗?企业为何喜欢在美国敲钟?
首先看ipo到底是什么?
ipo即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缩写,是首次公开发行的意思。我国《证券法》中叫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公开发行是指向特定对象或不特定对象发行,特定对象指的是超过200人。如果向不特定对象发行,或者向已经知道的特定对象发行,但是超过200人的情况下,这两种情况都叫公开发行。
上市指的是公开发行的股票向证券交易所的系统里去进行交易。一般来说,公司在将股票发行之后,往往会拿到证券交易所去交易,这样能够提高其股票流通性,能够卖一个更高的价钱。但是,如果公司在发行股票的时候,已经有大量投资者愿意在线下就把股票都买走,那么企业就可以不用去证券交易所上市。所以ipo和上市之间有个前后的关系,但不是必须的或必然的关系。
至于公司为什么喜欢在美国上市?
特别是2017年,中国互联网公司掀起了赴美上市小高潮,数十家互联网科技、金融、电商、物流、教育公司相继赴美国敲钟,还有众多公司披露赴美ipo计划或即将赴美上市。这是继2014年,微博、途牛网、聚美优品、京东、阿里巴巴、智联招聘、迅雷等扎堆赴美上市后,中概股迎来的另一个小高潮。
其中,美国股市的抢眼表现是直接原因。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股慢牛行情一直持续至今,道指在今年已65次创收盘历史新高。微博、新东方、搜狐、阿里巴巴等中概股股价自2017年初以来均已翻倍。
其次是a股上市的准入门槛较高,需要满足两个硬性条件。第一个是我国《证券法》和《公司法》规定在a股上市的公司必须是依照法律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第二个是a股上市的发行对象要求,要将股东的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
再次是审核时间较长,国内新股发行是保荐人加审核制,正常审核通过时间是两到三年,对于大量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等不起。而在美国是备案制,一般四到六个月左右就能完成上市,上市时间相比快得多,成功率也高些。
还有a股对公司盈利有明确的财务指标要求,很多互联网公司无法满足a股上市要求。境内上市的估值、市盈率都会比境外要求的高。总之,a股还是美股上市要看各自企业的需求,是看重收益率、过审时间,还是审核要求,最终不管在哪儿上市都是给企业融资进行扩大化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