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
黑人盆友,是一种特别神奇而萌的存在
他们拥有很多开了挂一般的神技能
比如:隐身
自带表情包
无敌的运动能力
以及我们今天要说到的“无与伦比的乐感”
印象中,黑人的乐感通常都很好,好多音乐大牛都是黑人,比如说mj,甚至打篮球那个奥尼尔也出过专辑……他们张嘴就要rap,动动脚趾就可以尬舞,所以有人就在想了,乐感这个东西是不是天生的,不然为什么就黑人比较好,其他人就不怎么样呢?
首先,我们要先来了解下“乐感”的定义:
乐感跟我们打球时的手感以及游泳时的水感还真不太一样,后两种感觉指的是一种综合的状态,多少有点不可描述,但是乐感是有明确定义的,它包括了音准感,节奏感和旋律感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测试评估的。
芬兰研究人员选择了400名音乐家、业余爱好者和未受过音乐训练的人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专业的音乐能力测试评估他们的音乐才能。结果发现,在芬兰音乐世家的音乐感知能力中,约有50%可解释为基因因素。
另外在赫尔辛基大学发起的一项研究——《乐感和遗传基因的关联性》中发现,pcdh7基因中rs13146789这个位点是gg的时候乐感会大大加强,而由g突变为t的时候乐感则会减弱。
下图是千人基因组计划在世界范围内的采样统计:
你看,这个位点为gg的情况在非洲特别常见,g碱基可以达到98%的覆盖率。所以这也验证了一点,黑人就是天生自带好乐感的。
詹姆斯·格雷克的《信息简史》里面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他曾经深入到非洲丛林里面进行实地探索并且与当地民族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次,他临时决定去另外一个村落进行考察,由当地的族长陪同着一起前往。结果当他到达那个村落的时候当地的妇女儿童已经结伴去欢迎他了。这就很让他惊叹,因为那些原始部落的生产力发展极度落后,根本就没有无线电传播工具,那么她们是怎么传递消息的?
带着这个疑问他继续探索下去,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那些原始部落用的通讯工具是一种鼓,鼓语,就是通过打鼓的节奏和鼓点,来传达信息。他们没有纸、没有电报、电话,就靠打鼓。刚开始知道有鼓语的时候,他以为鼓语能够传达的信息一定是非常简单的、简洁的。毕竟这些声音听起来并没有曲调,它只是靠鼓点的节奏,信息量应该不大。
但是当詹姆斯·格雷克深入研究的时候,发现不是这么回事。非洲的鼓语不仅不简单,而且极其复杂,不仅复杂,而且极其的啰嗦。比如说叫男人回家吃饭,那个鼓语翻译成今天的现代汉语:“远方的男人呐,请停住你的脚啊,远方的男人呐,请停住你的腿啊,你把腿转个方向啊,你把脚转个方向啊,这里是你的村庄啊,我们等你回来吃饭”……
其实这件事吧,换在我国表达方式应该是——“xxx,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很简洁明了又有威慑力对不对。可是非洲人偏不,他们非要啰里啰唆的用鼓点敲打你,这又是何必呢?后来詹姆斯·格雷克发现原来它是通过大量的信息冗余去校正信息。
实际上,非洲的鼓语已经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很多地方沿用至今,所以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非洲人听一段话,一次性可能听几千个音符,不同的鼓 声音还不同,如果谁对节奏和音调不敏感的话,估计都在合作过程中被淘汰了。
所以,黑人在进化中被留存下来的,大多是pcdh7基因中rs13146789这个位点是gg的选手,这大概也就是他们乐感普遍很好的根源所在。
当然了,影响乐感的基因不止pcdh7这一个,另外还有gata2这个基因,ta负责编码耳蜗中的毛细胞。
当这个基因上的rs9854612位点由a突变为g的时候,表达会下降。所以先天乐感强的人基因型pcdh7和gata2的组合就很可能是gg和aa。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是以上基因型的人乐感就一定弱,毕竟先天只能解释50%,另外的50%还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提高的。
最后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小表哥儿时一度很想成为歌坛天王,毕竟梦想还是要有,万一哪天别人问我呢?